大姚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走进大理历史文化名村云南驿下
TUhjnbcbe - 2021/8/17 20:30:00

边屯重镇文化奥区

从西汉建立云南县起,历代朝廷均派内地官兵驻县统治及镇守,部分官兵及家属陆续定居下来。随着县域的开发,中原商旅及工匠逐步流入,境内汉族逐年增多。在云南驿,边屯汉族移民与各兄弟民族一道,共同经营、开发、建设、耕耘这片沃土,共同创造了与这片土地相互适应、依赖、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留下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边屯文化。

如今,云南驿坝一些村落地名,以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纵向的历史记忆及解读,立体地诠释着祥云的边屯文化。旧站因元代在此设驿站,后迁至云南驿为新站而名。前所街因明代在此设前哨所,又为农村集市而名。左所因明代在此设立卫所而名。高官铺因明代高姓官员在此驻守驿站得名。百长村因明代村中有一百户长而得名。练昌因明朝在此设过教场,取谐音得名。北屯传说明朝时该村始祖随沐英征滇,授职在果城村北部屯田得名。天马营原名“马房营”,据传明洪武年间沐英征滇,在此扎过马营而得名。王彦营、潘家营、苏家营、陈家营、董营、徐情、许家营、小潘营、王家营、周里营、郭官营、蛟起营、阮营等村,为王、潘、苏、陈、董、徐、许、周、郭、焦、阮等姓氏先祖于明代入滇,因扎营屯田建村落籍而得名。虞旗营、傅旗营、汪旗营等,因清代虞姓、傅姓、汪姓旗*扎营屯田得名。虞家庄因旧时为虞姓田庄而得名。

近年来,云南驿村民众出力修复宗祠,慎终追远,铭记历史,激励后昆,维系和传承着珍贵的集体记忆。

云南驿李氏一世祖为明朝寿官李武。原籍南京应天府柳树湾,明洪武年间,跟随征南大将*傅友德,左右副将*蓝玉、沐英平定云南。尔后,随沐英镇守云南,屯垦戍边。娶杨氏、李氏二妻,生五子,俗称五支。李武归隐后定居于云南驿,由于为人宽厚,望重乡里,暮年由地方奏报朝廷,皇帝恩准下旨,钦赐寿官予以褒奖。数百年来,云南驿李氏子孙繁衍生息,已传至三十余代。李氏宗祠在云南驿村中,始建于清代,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宗祠年久失修,屋宇破败不堪,濒临倒塌,院落残缺不全,照壁、大门无存,原置器物散失殆尽。年10月,李氏族人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原址修复宗祠。新修复的宗祠坐西向东,为“三坊一照壁”建筑格局。大殿三开间,为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南厢为两耳房,北厢为木楼结构三开间,东面为大门和照壁,形成独立的院落。宗祠大门、正殿彩绘精致,色调优雅,重现往日风貌。宗祠同时为云南驿社区老年娱乐场所在地,除祭祖、议事外,平日里也较为热闹。

钱氏宗祠在云南驿村后凤山中麓,有新、旧两所。旧宗祠建于年,为钱氏家族议事、祭祖场所,历经一百多年香火不断,后于上世纪60年代被破坏,建筑倾圮,断壁残墙,唯独院中一株几百年树龄的老缅树(大青树),被当地人视为风水树,至今枝繁叶茂,年年抽枝发叶,迸发出勃勃生机。年2月26日,钱氏宗族在老缅树旁召开重建宗祠会议,决定在旧宗祠正西面不足百米处兴建新宗祠,新宗祠飞檐翘角、木雕彩绘,背靠凤山,面向开阔的云南驿坝子,蔚为壮观。宗祠大殿中庄严地陈列着云南驿钱氏先祖牌位,供族人瞻仰缅怀、慎终追远。平日里村民们也喜欢到宗祠下棋、聊天,新宗祠已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新场所。

宗祠镶嵌着《祖德流芳碑》,追述钱氏先人于明洪武三十年,离开故土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西征平定西南,在战争中立下功劳,受到朝廷嘉奖。历数钱氏入滇始祖和后代子孙的文才武功。

明初入滇屯垦戍边的人物在云南驿留下显著遗迹的还有董友弟墓。董友弟是明代浙江台州府*岩县人,明洪武十四年(年)随傅友德、蓝玉平定云南,因功授武略将*,后又班师著绩加升武毅飞骑尉之职,承诏屯田于云川。董友弟墓为明代砖室墓,规模较大,气象威严,有石质瓦屋式墓阙,呈三连圆卷门形,内嵌“明武略将*陲授武毅飞骑尉始祖董公讳友弟之墓”墓碑。墓前两侧设石雕造像十四座,每侧七座作“八”字形对称排列,人像居中,文官立像二座,官袍玉带持笏肃立,通高cm;武将立像二座,头盔铠甲一身戎装,左侧立者左手持瓜锤,右侧立者右手执斧钺,两眼圆睁目视前方,通高cm。其余有马、羊、犬、虎、狮各一对,形象生动,惟妙惟肖,通高90~cm不等,均用青石雕凿而成,造型古朴浑厚,线条简易流畅,刀法娴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董友弟墓及石雕造像历经家族保护维修,较为完整。

云南驿镇

云南驿以其作为蜀身*道、茶马古道枢纽的地理优势和特殊的历史际遇,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流,各种文化在此接触、涵化、融合、发展,形成多元文化聚集的洼地。信仰方面,云南驿辐射区域有水目山水目寺、天华山上中下三庵、白马寺、关圣宫、紫金庙等祭祀场域,包纳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土主信仰等内涵。生计方式方面,草帽制作、铁器制作、铝制品加工制作、银器制作、民族饰品加工制作、土锅制作、补锅等传统技艺在这里薪火相接、代有传人,生产制作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节庆民俗方面,不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村民们还与白族、彝族等兄弟民族一道欢度火把节。建筑聚落方面,结合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天井特点,吸收白族民居和中原汉族民居元素,形成了别具风格的聚落特色。

革命热土二战基地

红*长征过云南驿以及边纵八支队的活动,在云南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给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染上了庄严的红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云南驿通过“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

上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亡我中国的生死存亡关头,爱国主义精神空前迸发。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有力配合和支持下,中华民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共赴国难,投入了救亡图存的正义事业。云南虽然是全国抗日大后方,但同时又是滇西抗战的最前沿。祥云各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不仅踊跃参*参战,还在修筑滇缅公路、云南驿机场,保障驼峰航线畅通,支援最先将日寇逐出国门的滇西大反攻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云南驿这片厚重的土地从来都不乏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报效祖国的热血子弟。据《祥云县志》等资料撰述,杨炳麟,字友竹,年3月18日生于云南驿村一个农耕兼小手工业家庭;年从*,在护国*将领唐继尧部当学兵;年,调驻粤滇*第三师*士队任助教。不久,驻粤滇*内讧,杨即回滇,考入云南讲武学校第十六期步兵科。年毕业后,分派到建国第七*警卫营任排长、连长,后任宪兵队长。因黔局混乱,弃*投考,考入陆*将校队学习。结业后,任唐继尧的翊卫队中队长。年唐继尧被推翻后,所在部队编归第三师,杨炳麟任中校营长。至年10年中,他不怕苦、不怕死、不贪财,博得上司的信任。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云南组织陆*第六十*开赴前线抗日,他升任一八二师团长,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以及赣北、奉新、安义一带的争夺战,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升为副师长。年,六十*奉调回滇南与日*对峙于红河两岸。年,他调任步兵第五旅少将旅长。年升任步兵第二十二师师长。年8月日本投降,六十*赴越南受降,后升为六十*副*长。此时蒋介石强迫六十*准备内战,他不愿同室操戈,遂借故请假回云南。年转业,任省*府参事室参事和副主任,同时任云南省*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革云南省委员会委员。于年3月11日去世,终年87岁。杨炳麟故居位于云南驿镇云南驿村,建于清代,整个建筑由平行的两方正房及三方厢房及两影壁构成三厢两院式民居建筑。两院正房均为东向三开间小青瓦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楼房,厢房为三开间重檐小青瓦木结构楼房,北厢房及中厢房,东面梢间设大门,两院落相互贯通又相对独立。是当地较有特色的民居建筑。

红*长征过云南驿遗址

根据中共大理州委*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大理州革命遗址通览》记载,祥云县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遗址多达55处,居大理州各县市之冠,其中与云南驿有联系的革命遗址和抗战遗址就有19处。分别有马帮文化博物馆,二战中印缅战区交通史纪念馆,位于云南驿村白马寺山白马寺内高炮连、警报台旧址,设在钱家大院的国民*府航空委员会空*航空学校旧址,位于云南驿镇北淜村的周家箐万人坑,位于云南驿村西南部(现水口部队内)的国民*府**部二十三临教院,分布在云南驿飞机场南北两侧的云南驿飞机场机窝,位于岑公祠的国民*府航空委员会38站航空学校旧址,位于关圣宫的航空38站*械股旧址,位于云南驿村北医院,滇缅公路云南驿段,中印输油管路云南驿段,云南驿飞机修理第五修理厂旧址,国民*府航空委员会航空38站爷爷山电台遗址,国民*航空38站组装飞机四工厂第三工程处遗址,莫尼中尉纪念碑等。

其中云南驿机场真可谓以血肉筑成。云南驿机场自年开始修建后,为适应抗战的需要,经过7次扩建。年5月,日本侵略者侵占越南、缅甸,蹿入国境,畹町、龙陵、腾冲相继沦陷,日本侵略者气焰嚣张,妄图继续向保山等地进犯。为了支援抗战,确保战略物质的运输,国民*府征派、雇用祥云、姚安、大姚、南华、弥渡、巍山等县两万余民工扩修、抢修云南驿*用机场以及仓库、机窝等*用设施。在年至年间,日*出动大批轰炸机,先后近20次轰炸、扫射正在抢修、维护机场的上万民工及附近的村庄。三年间共炸死人,炸伤人,炸死大牲畜头(匹),炸毁民房、场房、仓库等平方米。年3月22日至5月30日,当时仅11万人的祥云县,投入扩修机场的民工就达多人次。在中共祥云县委编的《驼峰航线上的祥云》一书中,记录了日机疯狂轰炸下许多惨烈的史实,这些被调查采访的当事人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但是那些惨痛的日子给他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年12月12日上午10点至下午1点,九架日*飞机两次轰炸云南驿机场;年3月间的一天,日*36架飞机偷袭正在扩建的云南驿机场,民工遇难人,航空38站股长*友德和机械师张信殉职;年12月25日和26日,日机连续两天空袭云南驿机场,致死民工26人、伤12人,炸毁驻场援华美*战斗机三架,伤亡一人;年4月26日,日*54架飞机大规模袭击云南驿飞机场,扩建机场的多民工,伤亡数千人;年12月18日、19日,日*连续空袭云南驿机场,民工伤亡惨重,美*损失P-40战斗机一架;年下半年,垂死挣扎的日*多次出动飞机空袭云南驿……而这些数字背后,是罹难者残缺的尸首,是伤者痛苦的呻吟,是父母捶胸顿足的嚎啕,是孩子无助的呼喊,是数十年后幸存者鼻中依然翻腾的血腥和心中的泪水。

周家箐“万人坑”是我们最不能忘却的。年至年期间,云南驿机场屡遭日*空袭。日机常常突袭于警报未发之时,其阵势往往是攻击机在上,轰炸机在下。轰炸机轰炸后,攻击机轮番俯冲扫射,轰炸范围内的人们惊慌失措,生死未卜于瞬息之间。在云南驿机场上开展扩修工作的民工,来不及解脱搭在身上的粗大绳索,便永远倒在了工地上。罹难的民工尸体成片地堆在机场上,家在附近村庄的一些尸体被各家各户认领,来自巍山、大姚、姚安等几个县的民工尸体迫于当时的窘境,无人认领。这些死难的民工,由十多辆卡车拉运至北淜周家箐掩埋,每辆卡车跟着搬运装卸的民工就有七八人,每辆拉运十多次。开始搬运装卸时多是二三十具尸体一车,后来是五六十具尸体一车。每次空袭后无人认领的民工尸体都掩埋在那里,人们不知死者姓甚名谁,言此地为“万人坑”。

祥云这片热土上还长眠着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而牺牲的飞虎雄鹰莫尼中尉。年月12月26日下午3点多钟,7架日机轰炸云南驿机场,“飞虎队”起飞迎敌。由于机场跑道条件只允许单机起飞,飞虎队队员莫尼中尉率先驾机冲向敌机群,向日机猛烈扫射,击毁敌方领队飞机,但自己的飞机被日机击中,机身中弹起火,而另一架敌机却迎面朝他冲来。他临危不惧,毅然冲向敌机,在撞断敌机机翼后,自己的飞机摇晃着向祥云县城坠落。为了避免飞机冲击民房和人群,他用力操控受了重创的飞机滑过县城上空。由于失去了必要的跳伞高度,当他从火焰中弹出机舱的时候,降落伞还没有完全打开,跳伞时与地面太近,落地时的剧烈震荡导致他受重伤昏迷不醒,附近的老百姓将他抬到博爱诊所抢救,终因伤势太重无法救治身亡。这位来自美国堪萨斯城的小伙子,牺牲时年仅22岁。祥云人民为了纪念莫尼中尉英勇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在风景优美的清华洞建立“莫尼中尉殉职纪念标”。为永远缅怀这位保卫祥云县城人民生命财产而英勇献身的国际友人,祥云县人民*府于年10月29日在清华洞山顶照原样重建了纪念碑,美国*府驻成都领事前来参加揭碑仪式。年莫尼中尉纪念碑被列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一些学校、机关都会到莫尼中尉纪念碑前扫墓,缅怀英雄。

在云南驿炮火硝烟的战争岁月中,驼峰天使*欢笑亲手护理了无数战争前线受伤的英雄,抚慰了无数鲜活的心灵。*欢笑年出生于广东新会,4岁时全家移居澳门。她医院高等护士学校,毕业后被聘为“英国皇家护士协会”会员。年12月14日,香港沦陷,医院工作时,*欢笑目睹了日*烧杀奸淫掳掠兽行。年,*欢笑毅然响应宋庆龄的号召加入“中国同盟救护”组织,志愿到内地参加抗日,从香港转道澳门,历尽艰难险阻,辗转来到云南红土高原,被分配医院——医院中担任护士。医院30多名医护人员中唯一的中国人和唯一的女性,她被誉为驼峰航线上的“驼峰天使”。驼峰航线上战事惨烈,据*欢笑女士回忆,几乎每天都有运输机和战斗机飞行员负医院,经过紧急包扎和抢救之后,重伤者才被送医院。医院条件非常简陋,只有几间平房,大多是抢救室和病房,多数医务人员则住在简易帐篷里。但对那段历史,*欢笑女士评价道:“医院工作的那几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虽然非常危险、劳累和艰苦,但我们每天都在救护前线下来的受伤英雄,每天都在等待着打胜仗的好消息。”*欢笑在圣罗撒女子中学读书时有了英文名字“Rita.Wong”,医院,人们都喜欢叫她“丽达(Rita)”。作为一名最前线的护士,*欢笑目睹了这些驼峰航线战士为这条国际航道所洒下的鲜血甚至付出的生命。她救护了难以计数的帮助中国人民抗日而受伤的美国士兵,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许多飞行员都很感激她的照料,康复临走时,都恋恋不舍,有的甚至哭了。年,*欢笑在儿女的陪伴下,回访了家乡澳门,游历了欧洲,走过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几个国家。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位传奇般的老人。她的经历尤其是关于战争的故事,引起爱好和平、反思战争的人们的瞩目和尊重。有报纸称赞:“感谢她把对和平的向往、对城市的爱,从亚洲带到欧洲。”

传承保护珍之爱之

云南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古道与马帮文化资源、边屯与多元文化资源、二战与红色文化资源、传统工艺与地方特产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云南驿文化资源,有利于保存先民留下的大量文物古迹、工艺技能、历史记忆;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激发民众的文化自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热爱民族文化、珍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情感,增进各民族和谐共融的意识。

当前,*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成为全社会共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承载物,在商品经济大潮来势汹涌的冲击下,在与西方强势文化的冲突、碰撞中,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没能幸免地遭到严重的破坏,有不少已荡然无存,有的面临文物建筑被损毁、文化遗迹被侵蚀、传统文脉被割断、文物原生态环境被瓦解或乱开发的命运,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一去不复返。这是一个普遍却又十分严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千万个乡村是华夏儿女的摇篮和乡愁所系,也是中华文明最为深厚的根脉,是文明发展中最需要呵护的存在。对现代文明成果带来生活便利的追求,与保护、传承、弘扬、发展优秀文化资源不应该成为矛盾,而应是民众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和幸福感的相得益彰的两大优势。当然,这需要人们作为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行为自觉,需要担当的勇气和珍爱的情怀。

云南驿作为历史上的交通要冲、*事重镇,马蹄踏出了云南驿的繁华,移民推进了云南驿的发展,抗战打出了云南驿的威名,自然许多人为探寻这段历史来到云南驿。因此有必要将云南驿镇境内的旅游资源充分整合,以适应游客对观光休闲康体的新期待,吸引更多游客来云南驿。

云南驿如同一只被历史珍藏的铎铃,铿锵之乐尽在其中,愿云南驿能在珍爱下,演绎出华彩的时代乐章。

(作者单位: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

来源:年8期《城乡建设》

订阅热线 -

合作热线 -

投稿热线

《城乡建设》-cxjs

.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大理历史文化名村云南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