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权威数据大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TUhjnbcbe - 2021/8/6 23:16:00
北京皮肤病医院那个好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大姚网旗下同城平台点击进入

抢购

招聘

房产

婚恋

好店

大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分析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4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省委、省*府和州委、州*府、及县乡两级*委*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我县人口主要数据分析如下:

一、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成果

(一)大姚县总人口在全州状况

点击查看大图

↓↓↓

根据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姚县常住人口为22.万人,排全州第4位(位于楚雄市、禄丰市、武定县之后);年末公安户籍人28.万人,排全州第4位(位于楚雄市、禄丰市、武定县之后)。

(二)各乡镇人口结构及分布

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为22人。12个乡(镇)中,人口居前四位的金碧镇、石羊镇、新街镇、龙街镇合计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比重为64.14%。

1.户别人口

全县共有家庭户户,集体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集体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68人。

2.人口性别构成

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51.02%;女性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48.9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6,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下降0.83个百分点。

3.人口年龄构成

全县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16.00%;15-59岁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63.83%;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20.1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15.03%)。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5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0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0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87个百分点。

4.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3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

全县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文盲人口人相比,文盲率由2.07%下降为1.07%,下降1.00个百分点。

5.城乡人口

全县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33.7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66.27%。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人,乡村人口减少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4.97个百分点。

二、十年间大姚县人口的发展变化

年11月1日零时,大姚县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对全县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进行全面普查,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来大姚县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从人口总量来看,常住人口有所减少。年,大姚县常住人口22人,比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人减少人,10年累计下降16.23%,年均下降1.76%。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人口流动活跃,集聚度加大,人口持续向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近年来,县委、县*府把就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成效明显,大量劳动力外出到州外、省外就业。

(二)从户别人口来看,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全县共有家庭户户,集体户,家庭户人口为人,集体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68人。家庭户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有生育率下降使得家庭子女数量减少、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居增加和人口流动活跃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动等。

(三)从性别构成来看,总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51.02%;女性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48.9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6,低于全国0.9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下降0.83个百分点,在正常区间。

(四)从年龄构成来看,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双下降,老龄化趋势增强。全县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16.00%;15-59岁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63.83%;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20.1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15.03%)。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下降0.50个百分点、下降6.50个百分点、上升7.00个百分点,岁及以上人口有16人,增加12人。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五)从受教育程度人口来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全县3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

全县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文盲人口人相比,文盲率由2.07%下降为1.07%,下降1.00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全县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六)从人口的城乡结构看,全县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全县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33.7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66.27%。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人,乡村人口减少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年的18.76%提高到33.73%,提高了14.97个百分点。普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策的落实落地,10年来全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人口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口持续向经济更为发达、公共服务更为完善的区域中心城市聚集。

十年间,我县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县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县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等。

三、常住人口减少因素分析

根据国家汇总计算反馈,大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2人,比年10月末全县户籍人口人减少人,比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人减少人,年均减少常住人口人,原因分析如下: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我县“十三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年的2.32‰逐年下降至年0.49‰,人口逐年减少,有7个乡镇人口负增长。

(二)我县属于人口输出型,人口持续向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普查登记时点全县到县外务工人数和随迁人口人,其中:州内县外务工人,占24.10%;省内州外务工人,占41.84%;国内省外务工人,占33.93%;港澳台和国外务工68人,占0.12%。

(三)六苴镇与年相比减少人,减40.28%,减幅最大。原因是年末楚雄矿冶有限公司六苴铜矿从事铜矿采选的从业人员达人,年末从业人员仅有人,减少人,减83.16%。

(四)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口径,因死亡、服兵役、定居国外等原因不再计入我县内常住人口。各乡镇上报应销未销人口合计人。其中:普查当年和以前年度死亡的应销未销户籍人口人、服兵役在部队普查登记及定居国外的户籍人口人。

(五)非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推算与实际有一定差异。非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是根据每年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人口抽样调查仅反映出生和死亡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不反映外出务工的人口机械变动情况,经过近10年推算而来的常住人口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信息来源:大姚县统计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诉

投稿

广告

合作:(电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权威数据大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