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得虎
悠悠琵琶曲,古韵弹千年。一个座落在西秦岭南麓千折百回折皱中,古地名叫做“琵琶寺”的古镇,在世代勤劳民众共同的不懈努力下,人民安居乐业,镇子繁荣稳定,日以崛起。尤其近年来,在当地*府大力支持之下,以百倍的文化自信,全力打造陇蜀之城,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全市作家诗人,摄影家和各界学者们,实地摄影采风,吟诗作画,撰写散文等,以各种形式记之,全面推出宣传琵琶古镇,以张坝古村落为主题,引来四面八方游客深入探究,让古镇如深藏在闺中待嫁的小家碧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脱贫攻坚的有序推进,拆危冶乱,环境整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全镇正一步一步地向现代化文明城镇迈进。每一个地方的地名,都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由来的,有的以地理位置其形状起名,或者以有趣的传说故事记名,也有用方言习俗而命名的,形形色色,各有不同,就琵琶镇的地名来说,他是拿古乐器中的“琵琶”而命名的,当地人叫作“琵琶寺”,是寺院的“寺”,而不是市场的“市”,是因为在当地有一个地方形似乐器中的琵琶,而且在上面有一座寺庙而得来的名子,关于它的由来有多种传说,下面我们就说说吧!随着时光推移,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沉淀和洗礼,世事风云变幻,定数难参,当地人们凿饮耕食,日入而息,年复一年,过着平凡而艰辛的日子,多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着古镇千百年来,传统的人文故事和有趣的神话传说,这智慧的地域名子,古老的风俗习惯,能沿续至今的生活方式,无不给古镇蒙上一层神密的面纱,给多少考古学者留下了想打探究竟的冲动,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发现真实的历史记载,也无有理有据的文献资料,都是在传说中众说纷纭。相传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原本地名叫做——楸坪坝,而不叫琵琶寺,其因在于,由西北方位发源于前河后山分水岭的麻崖子梁山脉大团鱼河流,和东面康县豆坝乡杨李村交界处,剪子丫山脉流出的龙潭河,在主峰的岷山脚下的坝子上汇合,因常年自然水冲,滩出两水洗铧形状的一个水坝,周围几处寨子,(从当时的几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一条老街,也是镇*府所在地)有民居耕养生息,因水系发达,两岸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多以楸子树种生长为主,故而取名——楸坪坝,又因岷山脚下余部,有一处几百余平米大小的崖头坪地,连着岷山主峰,崖坎边上生长两棵楸子树,高大枝粗,枝茂叶繁,直霄云天,靠山势起伏处,有一间不知年代,用石头搭砌而成,且没有香火的破旧小庙,故而后来人们便地称之为——楸坪寺。此名延续了一段时期,时至于蜀建兴十二年(年),诸葛亮六出岐山,北伐中原,由于连年征战,劳累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后,(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蜀中名将姜维接掌兵权,后依诸葛之计,联合蜀将马岱,在汉中南郑县斩杀图谋反将魏延之后,安抚民心,稳定西川,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深耕广种,休兵养息,养精蓄锐,使蜀中兵马逐步强大,姜维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完成*师遗愿,于延熙元年(年)动员将士第一次出兵北伐中原。姜维和谋士蒋琬率师出蜀北上,过阴平,挥师三秦。因天连日降雨,途径楸坪寺,山洪爆发,泥泞烂路,阻碍了行*,无奈之下大*停止前行,姜维带众将飞马查看地形,观周围群山环绕,峰峦重叠,森林茂密,守可一夫当关,拒敌于山外,退可以整化零,藏迹于山林,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势,不会受到外敌的侵入和攻击,随下令在镇子高处的楸子坪安营扎寨,暂住此地,体整兵马,待雨过天晴在作计交。大雨持续数日,一日,姜维和众将士正在大帐内议事,突然起一阵狂风刮起,掀开*帐帘子,顿觉一股阴气冲天,姜维跟随行*师行*多年,熟读兵法,深谙阴阳五行和奇门遁甲,此刻觉得时局有异,似有妖气作怪,随带卫士登山拜观,看其究竟。姜维登上岷山之顶,一览镇子全局,发现主山峰笔直突起,跌宕蜿蜒,连接余部有一数十亩椭圆形坪坦开阔地界,也就是*帐所在地,整体形状,形若古乐器琵琶,是一个龙脉地界。可上空阴气混罩,似有妖气,随铭记于心,待夜又观天象,发现西北有恶星离位,似有草莽侵犯之象,姜维掐指一算,有妖作乱,如不治服,定有反乱之祸,即刻派人打探,果然,在楸坪寺俯附近上下高家一带,有一本领高强的妖孽,带领妖兵妖将,夜间祸害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民敢怒而不敢言,人人自危,任其糟贱而无能为力。村民为保平安,众人商议集资在上高家砚台上修建一座寺宇,取名砚台寺,希望用佛神能够镇压住妖孽,少糟祸害,从人白天上香贡奉数日,却不见效,而妖孽更加变本加厉,招收妖兵妖将一起为害乡里,百姓根本不得安宁。下高家寨子有一智者献计,他说此地砚台上没有神位,是镇不住妖孽一的,应拆除后修在下高家的回龙山,那里龙脉上,方可镇妖孽。所以众人又拆除了此庙,酬工酬劳又在下高家的回龙山修起了一座寺庙,取名回龙寺。众人加信朝拜数日,却无顶点效应,妖孽继续作恶,亦然伤及乡邻,乡民们已真是苦不堪言。姜维了解乡情后,静坐帐中,掐指期算后,和众将士说,“吾昨日观其山势和星象,岷山主峰势高雄厚,周围次山低矮俯首,有统领群雄之势,是个好地势,可恶星离位浸占穴位,此主山又无正佛坐镇,故而有灾难降于灾民,如拆了回龙寺修在此处,将佛主迎来了必能镇住妖孽作乱,但从此以后,镇住主山,此地只发客家不发主人,也有弊端,众将意为如何?众将权衡之下,认为目前只能以镇妖为主,而无他法。姜维随即下今定于农历四月初八吉时,开工修建庙宇,将士领命后,速请木工匠师指挥士兵冒雨修建,不几日,一座气势恢宏的寺殿拔地而起,借机为了纪念心中最佩服的将*关羽关云长,姜维命人在寺侧修起一座衣冠冢,身受人间香火,镇守一方平安。完工之日,姜维再此登山观之,殿宇起出,佛光照耀,妖气全无,一派清秀气象,随之大喜,命士卫取酒对天豪饮,气势如虹,尽显雄才本色,在豪气干云之际,高声吟唱“悠悠琵琶曲,古韵弹千年”,随命将士取掉原本的楸坪寺名牌匾,按地势形态改名为——琵琶寺。说来也奇,从此以后再无妖孽祸起,年年风调雨顺,家家平安,乡民为纪念姜维建寺之功,爱护庙宇,勤奉香火,虽然在历代变革中,寺庙破了修,修了破,但名子始终不变,延用至今,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当时的民谣来纪念此事。青天白日祸事了砚台修寺为镇妖花了银子费了神惹怒妖孽伤了人拆了砚台修回龙魔性不降终不成伯约夜观星宿象寺修琵琶镇乾坤从此,这架在伯约心中扣人心弦的琵琶,随着时光弹奏了千年,这方山水也就有了一个以琵琶为名的美妙传奇。“世事多变迁,记忆终难改”,这里也许曾经是三国古战场,虽无有力证据证实,但就以“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的要地来分析,处在大姚公路与康琵公路的交叉点上,南下可以入川,西去可达金城,东去可图长安的地理位置,可以想象到,它历来是个兵家必争之地,虽然远去了金戈铁马,鼓角争鸣,但在我思想深处,这块土地上,总有诸葛亮六出岐山,姜维四次北伐,杨家父子舍身保卫疆土,吴阶兄弟誓死抗金,刀光剑影的英勇场面。或许少不了一曲琵琶古音助兴,弹出的英烈衷肠、赤胆忠心,也在历代将士们“拜佛岷山下,饮马团鱼河”的鲜活记忆中,那种百折不挠抗击入侵的血性精神,得以传承,在一代一代奋发向上的琵琶人身上体现了出来。如今的琵琶古镇,早己今非昔比,历届*府领导班子,积极进取,勤奋作为,带领全镇人民,借助“十九大”东风,搭乘脱贫攻坚航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本着“青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大力改善民居环境,以打造张坝古村落为起点,辐射周边村社,带动乡村旅游产业,为群众谋发展,找路子,促增收。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一马当先,我相信,在朴实勤劳的琵琶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古镇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日新月异。王得虎,字建斌,号小川居士,生于年,中共*员,武都区琵琶镇小川坝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协诗刊社子曰诗社社员,陇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陇南诗词学会会员,武都区作家协会理事,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品多见于《中国诗词精选》《中国乡村杂志》《子曰诗刊》《陇南文艺》《武都文艺》《霜花》《兰苑》等刊物平台。主管
陇南市武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监制:辛山泉责编:孙筱婷编辑:赵婷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