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共抗疫情
大姚县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云南经济日报·川滇经济》A3版
众志成城共抗疫情
◆
大姚县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本报讯近年来,大姚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农业农村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基础,以加强农业支持和保护为保障,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着力建立粮食增产、优质农产品增加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财*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壮大。高原粮仓保障粮食安全。以楚粳系列水稻为主的“高原粮仓”建设有力保障了全县粮食安全,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15.9万吨,年均增长1.93%;特色经作量效齐增。全县以烤烟、蚕桑、中药材、马铃薯、魔芋、辣椒、百合为主的特色经作发展壮大。年末,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8.76万亩,全年产茧吨,产值达1.3亿元;全县共种植魔芋2.4万亩、辣椒1.2万亩(含工业辣椒)、蔬菜11万亩、高山反季蔬菜0.5万亩、百合1.02万亩、咖啡亩、食用菌8.74万平方米、水果10.52万亩(芒果4.2万亩、软籽石榴0.6万亩),中药材2.94万亩、花卉0.79万亩;高效林业稳步发展。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万亩,挂果面积万亩,全年产量达3.6万吨,实现产值10.54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元。花椒种植面积40.53万亩,产量吨,实现产值3.15亿元;山地牧业发展迅速。以云岭牛、黑山羊、生猪、山地鸡为主的山地牧业发展迅速。年,全年肉类总产量3.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万吨。年,出栏生猪25.3万头,肉牛出栏2.万头,肉羊出栏19.万只;家禽存栏92.万只,出栏.0万只;禽蛋产量0.万吨。全县有畜禽规模养殖户户、新增户。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4.0亿元,年均增长6.4%;淡水渔业持续发展。年,全县稻田养殖面积亩,淡水养殖面积亩,实现水产品产量吨,实现渔业产值万元,以库塘养殖为主的淡水渔业持续发展;开放农业与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的开放农业,以核桃、花椒、蜂蜜、粉丝、野生菌、辣椒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加快。近年来,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9个,旱育秧、水稻机插秧、玉米地膜覆盖、高山反季蔬菜、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兽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高产创建示范样板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开展;大力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机具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持续扩大,农业机械总动力35万千瓦特,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0.5%以上,农机培训及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有序推进,农业科技贡献率由年的47.5%提高到年的48.5%。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以基地规模建设为主的蚕桑、优质稻、商品蔬菜、魔芋、百合等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以优质米、茧丝、辣椒、魔芋、脱水蔬菜、核桃汁饮料等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农副产品加工业初见成效,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全县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达3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从1家增加到10家,企业固定资产万元,全县共有14家企业获得了43个农产品质量认证(有机转化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38个,无公害食品认证1个),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5个,获得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3个。全县12个乡镇农产品安全快检体系民生工程全覆盖,快检能力全覆盖,年农产品检测能力个以上。
农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明显。近年来,创新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监管手段,建立健全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应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每年查处违法案件达30件以上,农药、种子、化肥、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农资市场、农产品生产经营等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刘国平)
众志成城共抗疫情
大姚县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本报讯为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维护种子市场秩序,3月以来,大姚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及市场专项检查,确保大春生产用种。
广泛深入宣传。印发《农资质量安全告知书》余份,发到各种子经营门店。同时,组织县、乡农技推广员,巡回乡村集贸市场、种子经营门店等宣传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的重点、作用,引导、提醒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规范生产销售。
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种子生产经营者经营品种是否通过审定、种子包装标签标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