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
招聘
房产
婚恋
好店
实干奉献勇担当不畏艰辛敢作为—记湾碧乡“9·13”山洪灾害河道损毁恢复治理建设项目实况“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三月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绽放生机的时节,在高坪子河道水毁修复项目的现场,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作人员身影交织,来往忙碌而有序,在运土车、挖掘机的来回穿梭中,湾碧乡“9·13”山洪灾害河道损毁恢复治理建设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当中,新规划设计的河道已现雏形,但回想半年前的那一场山洪,仍让人心有余悸。年9月12日—14日期间,湾碧乡巴拉河上游多处降雨量超过mm,造成巴拉河高坪子段洪水猛涨,肆虐的洪水让高坪子村本就薄弱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资料受到了覆灭式冲击,河道河床冲毁,道路桥梁垮塌,电力通讯中断,基本农田受损,村民世代生活的家园满目疮痍,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高坪子村委会书记刘永生在洪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灾情,在肆虐的洪水面前,苦涩、焦虑的情绪在内心陈杂,他的身影略显单薄,但话语却格外坚定:“老百姓们更无助、更担心,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利益我义不容辞”!——抢险救灾事态紧,一线战斗显担当湾碧乡*委*府在收到灾情报告后,快速反应,精准部署,立即抽调**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组建抢险救灾应急组,连夜赶至灾区开展救援工作,把“抢路、抢电、抢通讯”与谋远规划相结合,拼晴天,战雨天,把灾后自救工作任务细化、量化,落实到岗、到人,重点对滑坡、泥石流、排洪沟、河道等隐患点附近的群众及时转移避险,特别是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同时抢抓当前降雨有所缓解的时间节点,不等不靠,所有干部全部下沉一线,组建12支灾情核实工作组对基础设施、农作物、房屋等各项受灾情况进行了全面核实,发放临时救助和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同步有序开展;在重大灾情隐患点实行24小时轮班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危险路段和区域设置警示牌。通过一个星期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战斗,实现了高坪子道路、电力信号和供水“三通”,他们用一如既往扎实苦干的精神稳住了民心,稳住了灾情。——抓铁有痕意志强,踏石留印重实效齐心协力,共建家园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首要工作。在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及各行业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迅速成立了大姚县湾碧乡“9·13”山洪灾害恢复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县委*府主要领导亲自到湾碧乡坐镇指挥,参与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增派9名县级单位人员入驻高坪子指挥部开展工作,湾碧乡高坪子村委会所有成员及乡*府包村挂点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均参与其中,强化了人员力量,筑牢了战斗堡垒。指挥部组建后迅速发挥了“火车头”作用,召开指挥部会议20余场次,组织群众召开会议30余场次,实行一日一调度,一天一梳理,会议室、施工现场、田间地头,都成了指挥部成员的办公地点。对项目规划设计、质量标准、标段划分、项目长远谋划衔接、土地征用、矛盾纠纷化解、人员责任等等工作进行反复研讨,并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以极端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先后制定出台了《湾碧乡“9·13”山洪灾害恢复重建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方案》《大姚县多底河流域(湾碧乡巴拉河段)9·13山洪灾害河道损毁恢复治理建设项目征占用土地经济林果补偿标准》和《9·13山洪灾害恢复建设相关事项通告》等文件,组织入户发放湾碧乡9·13山洪灾害恢复建设相关事项告知书余份,做到事无巨细,井然有序。高坪子河道恢复治理建设项目战线长,投资大,更是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整个村子长远发展的重点民生工程,因此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每一步工作都不容有失。秉承着事必躬亲、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湾碧乡高坪子指挥部成员每日都奔波在工地现场,不惧艰险,风雨无阻,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异常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磨破了鞋袜,晒破了脸颊,甚至无数次险象环生,但始终没有阻挡他们为民排忧解难的铿锵脚步。何志良是湾碧乡挂点高坪子村的成员之一,指挥部成立后就全力以赴投入在了战斗一线,连续几个月的持续作战让他稍显憔悴,但谈论起工作时,他依然热情高亢:“我一直在高坪子村挂点,这次的洪灾让我感触很深刻,河道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在大家身上的担子不小,指挥部成员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要说不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每每看到村民们那热切又满怀希冀的眼神,我就又能强起精神。更何况高坪子之前就是湾碧乡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战我们都能赢得这么漂亮,这一次我相信我们也肯定行。敢于担当、甘于奉献、风雨同舟、奋勇争先一直都是我们每一位湾碧乡干部职工秉承的精神,既然担了这个重担,那就要做到有始有终,要对得起乡*委*府对我的信任。”——语似春风暖八面,心如炉火映万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奉为圭臬,一直是湾碧乡干部的行事准则。在河道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部分河道进行加宽或改线时会占用部分百姓的田地耕地,从项目整体规划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无疑是兼具必要性和前瞻性的。高坪子土地资源紧缺,部分群众对土地过于依赖,发展思想有局限,不愿失地治河,即便出台了土地占用补偿标准,但仍然有许多不理解不支持的地方,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点,也是确保整个项目正常推进必须面对的重点和难点。经历过移民搬迁工作的湾碧乡干部职工当然对这样的工作不陌生,拥有一些经验办法,他们也深知此类工作的不易,易被误解,常遭挫折,但只要是能为百姓谋实事、做贡献,他们就当仁不让。湾碧乡*委*府继续抽调两名**班子成员和10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职工,会同高坪子、巴拉村组干部和选聘的23名群众监督员成立了河道损毁恢复治理建设项目协调组,他们沿用了湾碧乡移民搬迁工作所总结使用的“六个一线”工作法,即基层堡垒在一线筑牢,干部群众在一线“认亲”,学习教育在一线开展,群众意见在一线征集,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征地问题在一线解决,有效建立和完善了信息收集、研判预警的工作机制,形成以指挥部为核心,以乡村组干部为骨干,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为依托的信息网络,使信息触角延伸到全村各个角落,确保能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分析研判趋势动向,针对存在的矛盾纠纷制定调解的方案和措施,视矛盾纠纷的不同情况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在规定时限内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做到问题就地化解,事不过夜。连续的作战使县乡村组干部身心疲惫,但能得到群众的肯定心头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指挥部的夜宏告诉我们:有一天,我们正在田地里搞征地协调,高坪子村委会以迫小组的一名老人(杨聪云)背着小孙子来田地里面和我们说,最近几天,他天天跑到高坪子山顶上、以迫小组背后山顶上以及变*洞顶上喵了好几天,他总结了:“这个河道着我们几个干活(对)了”。这句话是他上来高坪子指挥部两个多月,听到的最欣慰最暖心的话了。要做好群众工作是不容易的,用心用情是“法宝”。群众清晨要出门干农活,天黑才回家,他们主动迁就,出发得更早,休息得更晚,披星戴月、不辞劳苦;群众对*策有误解,他们耐性细致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笔记本,对群众的诉求每一条都详细记录;群众对土地占用红线有疑问,他们查阅资料一次又一次核准核实;一些群众有想法、发牢骚,甚至在情绪激动时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指责,他们不但没有一句怨言,反而更加的谦和有礼,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农户家、田地间、篮球场、公路边,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矛盾调解组中有一位来自县水务局名叫杨森的老同志,他本就是高坪子小组人,在得知指挥部组建后,他主动请缨加入其中,有着基本情况熟、调解能力强的他,干工作总是一马当先,充分发挥了“本地人”的优势,破解了一个个征地难题,化解一台台矛盾纠纷,并有效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数次生产自救工作。“在得知家乡遭遇洪灾后,我的心就一直悬着,原本宁静祥和的家园变得支离破碎,我心如刀绞,但我知道,我的父老乡亲更无助、更苦楚,房子被冲毁了,田地也失去了,他们需要我,需要*府,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要让他们感受到*的热切关怀,感受到我们一直和他们并肩站在一起。我作为一名*员,就更要冲锋在前,和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建家园,每天奔波身体虽苦,但心里是甜的。我十分感谢和敬重湾碧乡的干部,他们真正做到了铁肩挑重担,一心讲奉献,和灾民同吃同住,共渡难关,把这里当做是自己的家,把村民当做了家人,他们是基层干部的典范,湾碧干部该有的样子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抛撒热血兼风雨,长征继续凯歌旋“9·13”山洪灾害恢复建设工作,描绘的是一幅上下团结奋战、众志成城,勇往直前、保卫家园的壮丽画卷;传承的是一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利益至上、合力建设美丽家园的宝贵财富。在全力推进项目进度、严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湾碧乡*委*府正在积极对接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务、扶贫、交通等多个行业部门,多方面争取项目和资金,实现河道治理项目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培育特色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孕育新型经济主体,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群众科学文化和自我发展意识,拓宽群众收入渠道,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传承民族文化,实现乡风文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并以上率下继续发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风雨同舟、奋勇争先的“湾碧精神”,为把湾碧建设成为大姚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极、努力讲好“湾碧故事”而不懈奋斗。▍信息来源:大姚县融媒体中心(湾碧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诉
投稿
广告
合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