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福塔位于楚雄市东山之巅,是一座以彩画木雕石刻铜铸艺术展示中华福文化的景观塔,有“中国第一福塔”之称。福塔广集福之内涵,塔内塔外,各体福字和各种福图数不胜数。一层外壁是红岩雕刻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图案和唐太宗、宋徽宗、清高宗、清宣宗手书福字。塔内每层展示“福”的一个主题,一层财源茂盛、二层事业兴旺、三层学绩长进、四层家庭和睦、五层子孙成才、六层平安吉祥、七层从善积德、八层健康永驻、九层延年益寿。在楚雄城南雁塔山顶,有一座建于明初的高塔,为楚雄旧“八景”之一。方形密檐砖塔,塔基座呈四方形,红砂石砌筑。塔身高17.7米,底宽3.82米,共七级,用青砖砌筑,一级四面嵌有“鱼跃龙门”的石质浮雕。二级以上各面皆有一个佛龛。塔顶正中有一铜铸方亭,亭内有一“魁星点斗”铜像,四角各立一只铜铸金鸡和风铃为饰。雁塔雄踞山顶,从楚雄城里向城南山顶望,或者爬上山站在塔下望,雁塔都巍峨高耸,古朴雄壮。年,雁塔被云南省人民*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位于大姚县城西米的宝筏山文笔峰顶,据道光《云南通志》记载:“白塔建于唐时,西域番僧所造。”整座塔高18.4米,由须弥座塔基、八角形塔身和纺锤体塔顶三部分组成,顶部呈圆椎形,塔身敷粉,在蓝天白云下,晶莹如雪。大姚白塔是云南绝无仅有的一座藏式佛塔,它比人们熟悉的北京妙云寺白塔、西藏的喇嘛白塔、五台山白塔这三座元代所建的白塔约早五百年,在云南古塔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年,白塔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位于大姚石羊镇南关外小山顶,塔通高15米,由青砖支砌,基座成四方形,塔身各层用砖砌成叠檐,呈台阶状。各层随塔身增高相继收缩成方槌至端,顶无塔刹,有宝顶,塔身各方均有佛龛。塔基座处有一棵*梨木古树,树高约30米,树冠直径50米。石羊南塔建造年代县志未载,相传为明代。据大姚石羊建塔碑记:“石羊南塔,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十一年()年白井*提举郑山主持重建。”年,石羊南塔被公布为楚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起凤塔位于禄丰县广通镇*府南方约2公里处的文碧山山顶,该塔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年),为正方形九级空心砖石结构密檐式宝塔,塔高19米,塔基呈须弥座式样,边长4.3米、高1.39米。第一级为石砌体,高7.27米,其他为青砖塔身,石质宝顶塔刹。在塔高2.1米处,四面都有一宽0.93米、高0.53米的浮雕,东面为“鹿鹤同春”,南面为“连升三级”,西面为“龙凤呈祥”,北面为“鱼跃龙门”,寓意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通过科举出仕以取得功名富贵的思想。年,起凤塔被公布为楚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也是广通的地标性建筑。在姚安县城南八公里处的独树山巅,屹立着一座高三十余米的白塔,叫文峰塔。传说,姚安人才辈出,是因为有这座塔。《姚安县志》记载,文峰塔始建于明隆庆三年(年),为培植风水而建,万历四十四年()重修,至今已有多年。整座塔分九层,六方体,全塔用砖支砌,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部分组成,塔内空心,塔顶有工艺精湛的层脊装饰物石盖顶。年,文峰塔被公布为楚雄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武定城东的文笔山上,有一座造型独特的白塔,当地人称它为“文笔塔”。白塔附近地势平坦开阔,远望犹如一支巨笔立于天地间,成为武定一道绽放异彩的人文景观。据资料记载,白塔为七百年前的罗婺(武定)部长所建,建塔旨在“镇风水”。白塔为密檐式实心砖石塔,高15.2米,共七层,一到二层为石条砌成,三到七层为砖砌。塔顶为葫芦形,四角各立一只石雕金鸡,每角各挂一只风铃,顶层四面有石匾,*底蓝字刻着16个楷书大字,东边“文运天开”、南边“雁塔题名”、西边“玉笋凌霄”、北边“鼎新革故”。来源|楚雄州文旅局、文旅姚安
武定狮山永吉村发生一煤气泄露爆炸事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