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云南戏剧的芳华
吴戈
摘要:云南戏剧剧种多、生态杂、民族特色鲜明,在全国戏剧文化格局中特点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滇剧、话剧、京剧、花灯剧和少数民族剧种白剧、彝剧、傣剧、云南壮剧的艺术生产水准总体提高很快,成就斐然,戏剧理论与批评获得了奠基性发展,戏剧产品结构日趋丰富和多重,作为省会城市的昆明出现了“庭院戏剧运动”动向,这对城市文化秩序和艺术生产资源都具有重组和拓展的深刻意义。总体说来,昆明的戏剧文化市场慢热回暖,观众稳步增多,戏剧院团发展条件仍需努力提供。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云南戏剧;芳华
《民族艺术研究》杂志年第3期“改革开放40年云南艺术发展巡礼”专题刊出年6月28日出刊
一、获奖名目:似锦的繁花
我忍不住,也不想过于节制自己的骄傲情绪。所以,一开篇就急于向读者展示这样一组数据,来说明云南戏剧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
(一)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奖项的云南剧目
滇剧《朱德与唐淮源》(年)、滇剧《爨碑残梦》(年)、花灯剧《金银花·竹篱笆》(年)、广播剧《关肃霜》(年)、儿童剧《纳西小子》(年)、滇剧《瘦马御史》(年)、广播剧《山娃看戏》(年)、儿童剧《小小聂耳》(年)、话剧《打工棚》(年)、话剧《搬家》(年)、广播剧《打工局长》(年)、滇剧《水莽草》(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滇剧《朱德与唐淮源》(云南省戏剧家协会提供)
(二)获得文化部各类重要活动荣誉和奖项的云南剧目
1.文化部文华奖(主办:文化部):京剧《南疆血碑》(年)、花灯剧《淡淡的茴香花》(年)、花灯剧《情与爱》(年)、白剧《阿盖公主》(年)、花灯剧《金银花·竹篱笆》(年)、京剧《梦断碑寒》(年)、滇剧《瘦马御史》(年)、话剧《打工棚》(年)、话剧《搬家》(年)获文华新剧目奖;儿童剧《纳西小子》(年)获文华新剧目特别奖;京剧《凤氏彝兰》(年)获文华大奖。
京剧《凤氏彝兰》(云南省戏剧家协会提供)
2.文化部群星奖(主办:文化部)、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主办: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和*队系统全国调演:
获群星奖的有:小品《一点之差》(年),小品《人与狗》(年),小品《穷山远亲》(年),小品《雷场·情场》《卖花的姑娘》《红包》《认亲》(年),小品《心灵的阳光》(年),花灯小戏《挡车石》、小彝剧《喜羊羊》、花灯小戏《邻居·种鸡·杂毛鸡》(年)。
入选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的有:小话剧《守望》(年)、花灯剧《空巢》(年)、花灯剧《背官》(年)、花灯剧《路灯下》(年)等。
参加*队系统全国调演的有:小品《战友》年获全国二炮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小品《夫妻哨所》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全*文艺调演一等奖,小品《饲养员之歌》《士兵心语》年获二炮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小品《练》年获二炮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小品《特殊任务》年获全*文艺调演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
此外还有小品《山路弯弯》年获CCTV第三届全国戏剧小品电视大赛提名奖,小品《抽奖》《雷场·情场》年获曹禺文学奖·小戏小品提名奖,小品《练摊》年获“金狮奖”小品比赛三等奖。
3.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主办: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花灯剧《古湄歌》年获入选剧目奖,滇剧《水莽草》年获入选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花灯剧《走婚》年获入选剧目奖。
花灯剧《走婚》
4.京剧《白洁圣妃》年获第五届中国京剧节金奖。
5.全国地方戏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展演(主办:文化部):滇剧《关山碧血》年获优秀剧目奖、滇剧《古琴记》年获剧目奖、花灯剧《梭椤寨》年获剧目展演一等奖、滇剧《童心劫》年获剧目三等奖。
6.全国少数民族戏剧题材剧本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主办: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文化部艺术司):滇剧《关山碧血》年获剧本奖金奖,花灯剧《火把杨梅》年获剧本奖金奖,花灯剧《石月亮》年获剧本奖银奖,年傣剧《南希拉》、彝剧《疯娘》获剧本奖金奖;年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傣剧《刀安仁》获剧目金奖,壮剧《彩虹》获剧目银奖,滇剧《大唐公主》获“金孔雀”综合大奖、剧目银奖。
7.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年)(主办:文化部):现代京剧《佤山雾》获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滇剧《迎春曲》获演出二等奖、创作三等奖。
8.全国“梨园杯”新剧目奖(主办:文化部、教育部):花灯剧《水竹箐的阿妹》年获新剧目奖。
9.第四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年)(主办:文化部、中国剧协):昆明曲剧《土官斩子》获演出一等奖。
彩色戏曲片《铁弓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提供)
(三)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的一系列奖项:
1.彩色戏曲片《铁弓缘》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2.白剧《望夫云》年获全国优秀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3.年,彝剧《银锁》《篾独尼闹店》《跳歌场上》获文化部“全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录像演出观摩暨座谈会”演出奖,《篾独尼闹店》还获曹禺戏剧奖·剧本奖一等奖。
4.儿童剧《纳西小子》年获中国儿童剧评选演出二等奖,儿童剧《童谣·我们的》年获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演出奖。
5.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滇剧《爨碑残梦》(年)、花灯剧《卓梅与阿罗》(年)、滇剧《瘦马御史》(年)、花灯剧《玉海银波》(年)、白剧现代戏《情暖苍山》(年)、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年)、滇剧《童心劫》(年)。
6.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主办: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滇剧《爨碑残梦》(年)、滇剧《瘦马御史》(年)。
滇剧《爨碑残梦》(云南省戏剧家协会提供)
(四)全国戏剧理论与批评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评论奖、中国文联全国艺术理论与批评评奖、“田汉戏剧奖/理论奖”、中国文艺评论“啄木鸟”杯——主办:中国文联):《突破与局限——浅评瘦马御史》年获曹禺戏剧文学奖·评论奖,《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历史演进》年获全国第二届文艺评论/理论奖二等奖(理论),《云南京剧的新探索——京剧凤氏彝兰观后》年获曹禺戏剧文学奖·评论奖、《〈赵氏孤儿〉的文化改写:古代/当代/中国/外国》年获第五届全国文艺理论/评论三等奖(理论),《形象种子与查明哲的舞台形式感》年获全国第八届文艺理论评论奖一等奖,《民族·香火·长河——话剧〈淮河新娘〉的舞台意象》年获中国文艺评论第二届“啄木鸟”推优评论,《中国梦与美国梦》年获第17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一等奖,《论陈白尘对〈阿Q正传〉改编的传神性与创造性》年获第23届田汉戏剧奖理论/评论一等奖,等等。
(五)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表演奖“梅花奖”(主办: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王玉珍(第九届年)、杨丽琼(第十五届年)、周卫华(第十六届年)、冯咏梅(第十七届年)、杨益琨(第十九届年)、李丹瑜(第二十届年)胡春华(第二十五届年)、陈亚萍(第二十六届年)、朱福(第二十七届年)。
(六)其他与戏剧有关的获奖
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最美文艺志愿者”称号评选中,云南省剧协因为积极作为、组织送戏下乡和配合中央院团慰问基层艺术演出的公益活动成效彰显,被授予“年度艺术公益中国行”最美文艺志愿者称号。
还有玉溪滇剧院的滇剧《京娘》年获第十一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滇剧《西施梦》年获第十八届“白玉兰戏剧艺术集体奖”;滇剧《选才记》年成为中国长江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京剧《铁弓缘》《天道行》,滇剧《水莽草》《王者江上》《流动》,白剧《数西调》,花灯剧《山茶花红》《山村小河月亮》《山里》,舞剧《诺玛阿美》《十面埋伏》《铜鼓姑娘》,音乐剧《火之祭》《阿诗玛》,歌剧《小河淌水》,儿童剧《星际奇遇记》等也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下得到创作提升与推广惠民。
以上这些奖项还只是不完全统计。就现在向各个主要剧团了解的情况看,还不算省部级奖项,单是全国性奖项,就已经远远不只是这些。
云南省梅花奖获得者(图片由云南省戏剧家协会提供)
二、地域戏剧:次第的芳华
其实,如果不惮繁琐,名单还可以开很长。但是,节省点篇幅说说成绩背后的各处风景,以便了解云南戏剧的总体景观是由什么样的风景构成的。
从云南戏剧的国家级、全国性获奖来看,即使是这样不完全统计出来的量,改革开放40年中已经超过项/次,平均每年三项/次全国性奖项,获奖频度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这些奖项,关涉到京剧、滇剧、话剧、花灯剧、白剧、彝剧、傣剧、云南壮剧、昆明曲剧、儿童剧、小戏小品,还没有算上舞剧,不同剧种,不同体裁体量的戏剧样态。一望而知,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讲,云南省戏剧文化的构成成分里那些继续占据人民的文化生活重要的消费市场的剧种,获得了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文化制度安排的精神支持和物质鼓励,但是一些濒于灭绝的有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文化意义,但缺少艺术发展自身动力、缺少艺术的审美意义和演出表演魅力的不成熟不完善不纯粹的剧种,正在退出云南社会发展的文化生活舞台。如端公戏、梓潼戏、香通戏、关索戏、广南沙戏、景东杀戏、昭通苗剧、维西大词戏、佤族清戏,还有一度存在过也有一定演出市场的云南川剧、昆明曲剧、评剧等。算起来,“文革”结束,拨乱反正,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之时,所统计的云南戏剧剧种达到21―23个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剧种的存留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剧种消失,回归到它们产生的文化起源地或具有更多的观众基础的地方去发展,如川剧、曲剧、评剧、苗剧等;一些文化成分复杂含混的所谓剧种在傩文化的范畴里更多剩下文化学意义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供人考察和研究,退出公众文化生活;还有一些欠成熟、滞发展、少保护的剧种如章哈剧、佤族清戏、广南杀戏(又作沙戏)、维西大慈戏(又作大词戏)、迪庆藏戏等在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逐渐失去活力甚至生存能力,实际上已经或正在灭绝。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加速了这种风景的逝去。
当然不能漏掉的是舞剧,一般总会把它归入舞蹈艺术去研究,其实,它是戏剧华丽家族里边楚楚动人的一员,在戏剧家族里,它“以舞蹈语言演故事”,区别于主要仰仗台词艺术、歌唱艺术、唱念做打舞、生活逼真的肢体语言、载歌载舞等“演故事”的话剧、歌剧、中国传统剧、哑剧、音乐剧等的戏剧种类。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舞剧如《阿诗玛》(年获第三届文华大奖、8个单项奖、中国舞剧比赛金奖、中国经典舞剧库藏、“五个一工程奖”等)、《泼水节》(年获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成为中国当代舞剧长廊里的靓丽经典。以云南动人的少数民族题材为创作基础,将以往的文化传播中千百次强化过的云南历史文化的动人内容,辅以舞蹈语言的精心编排和美丽传说的风情表达,这就风情万种地获得演出的头彩了。比单纯的舞蹈更深刻丰富,比手段单一的“演故事”更妖娆更魅惑,这就成功了。可惜的是,我们的云南艺术家没有及时深入地总结舞剧成功的观众看点和艺术价值的高光点,那以后云南舞剧就沉寂了,销声匿迹了。大量创作的是风情汇集的拼盘——平面化的“音诗画”或者“舞蹈诗”。
我必须首先说说云南话剧,话剧在现在的城市生活中成为最能拥有年轻观众的表演艺术。北京、上海如此,昆明也如此。如果说话剧舶来的时候,在中国新文化创造的思想主潮中是话剧占主流地位的话,那么,在观众份额主导的演出市场里,绝对是中国传统戏剧占有主要阵地。但是,在中国戏剧文化发展到了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变了——话剧文化成为城市戏剧文化消费的主要艺术形式,青年观众为主体构成的观众群体占据了城市戏剧消费市场的多数。
话剧在中国是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在云南其实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像样的演出了,30年代中甚至有了话剧教育,抗日战争期间甚至非常繁荣。20世纪50年代,云南出现了两个话剧团体——一是解放*的国防文工团话剧队,也称为国防话剧团;一是稍后成立的云南省话剧团,一*一民,活跃着云南的戏剧文化。改革开放伊始,“文革”中受影响、发展停滞的两个院团先后恢复,开始搬演全国热演的一些剧目。国防话剧团恢复文艺生产,积极配合形势,表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作品问世,不久,因为*队调整于年撤销建制而消失,一部分人如吴南山等到昆明市组建昆明儿童艺术剧院(―),也有开局不错的发展,后来剧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消失或者形同虚设了。因此,云南话剧院实际上是当下云南话剧的骨干艺术生产团体和专业演出单位。据云南话剧院提供的《演出剧目目录》看,云南话剧艺术生产,在改革开放40年里,逐渐脱出了学习、搬演外面剧团成熟剧目的惯性做法的“旧阶段”,走向了“原创新时代”。客观评价,一方面,搬演省外热演的剧目,让云南观众看到了“云南以外”的最好、最流行的话剧剧目而“知天下”;另一方面,因为学习别人过于用力而缺少自省自觉自信的用心,也是云南话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不完全统计,“文革”前云南省话剧团演出剧目个左右,原创剧目很少,不到30个。改革开放最初几年这种情况在延续,《万水千山》《丹心谱》《枫叶红了的时候》《约会》《于无声处》《陈毅市长》《救救她》《西安事变》《报春花》《假如我是真的》《咸亨酒店》《可口可笑》《哥们折腾记》《魔方》《女大学生宿舍》《谁是强者》……但是,一个成熟的剧团应把原创剧目看作是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基础。这种觉醒,是在改革开放40年中完成的,是在复苏中重新起步,改革中摸索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话剧的创作,随着云南省地域身份在国家战略中的变迁,逐渐告别“边塞戏剧”的边地特色,在原创剧目中发生了变化。以下剧目可以看出:《梅普家的婚事》(年)、《琛姑娘》(年)、《末代土司》(年)、《刻枪的标界》等;之后,有表现对越自卫反击战背景和边疆*人情怀的《爱的风采》(年);很快,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出现了艺术生产上的转向,其创作立足点走出了“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域意识,转而表现一些大主题大情怀大事件,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