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名单公布,嘉定南翔的赵宪珍家庭、江桥的郭晓燕家庭和菊园新区的管虎奎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称号。
让我们一家家看过来~
↓↓↓
赵宪珍家庭
赵宪珍,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党委书记、品海饭店总经理,先后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农村“双学双比”女能手、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赵宪珍(右二)一家六口赵宪珍的品海饭店被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爱心助老特色基地”,从年端午节开始,赵宪珍就会包粽子、做点心送到南翔福利院,给老人们过节。老人们一句简单的称赞,让她一直坚持到现在。
二十多年来,她把福利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逢端午节和重阳节,她都会专程去南翔福利院看望老人。在赵宪珍的带领下,公益同心圆的辐射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孝亲敬老行列,为老人们夏送清凉、冬送温暖。
▲赵宪珍携女儿、外孙在高温季节为老人送清凉
“家是一个整体,家里的每个人都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自己的行动为疫情防控出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赵宪珍这样对家人说。在她的号召下,全家上阵同心抗疫。赵宪珍不仅自己带头捐款、缴纳特殊党费2万多元,还第一时间发动流动党员学堂全体党员捐款,组织11场爱心义捐活动,为约位一线医务人员、社区志愿者和复工企业员工理发。
▲赵宪珍带领“两新”组织党员致敬“最美逆行者”
赵宪珍的爱岗敬业、孝亲敬老等品质深深地影响着家人们。赵宪珍的女儿王铭玉是南翔东社区市民健身房的负责人,在去年初的疫情防控期间,得知抗疫一线的社工们缺少防护用品时,她和员工们第一时间筹集防护口罩,并将防疫物资和水果糕点等慰问品送到社区。外孙陆俊文曾在获奖作文里写到:外婆赵宪珍是“自己最崇拜的人”,长大以后,他也要成为像外婆这样能回报社会的人。
郭晓燕家庭
上海市学习型家庭示范户、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海上最美家庭”、嘉定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先进个人、嘉定区五好文明家庭示范户……郭晓燕和她的家庭获得的这些荣誉背后,是一位追求梦想、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和一个友爱互助的温暖家庭。
▲郭晓燕(二排中间)一家五口郭晓燕说:“这个最好的时代需要大家有梦、爱梦、守梦。相信梦想,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她和她的家庭一直践行着这个关于爱与分享的梦想。郭晓燕的公公婆婆从学校退休后,数十年如一日地热心公益事业,先后获评上海市和嘉定区的“五好文明家庭”、江桥镇十佳文明创建典型等荣誉。“人生的价值不是自我满足的欢愉,应当是脚踏实地的分享。”郭晓燕一直牢记着公公婆婆的这席话。今年1月初,郭晓燕与爱心人士奔波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大姚、姚安、南华、牟定县,深入彝黎族刺绣厂、白族文化研习所、林果基地农场等地开展精准帮扶调研,并为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希望小学送去件冬衣、册图书,捐赠了近12万元的爱心物资。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郭晓燕一家都奔赴在抗疫一线,除了为基层一线抗疫人员捐款捐物,还与团队伙伴一起发起了“家庭素养提升计划”云课堂网络教学课程,传播非遗文化。
管虎奎家庭
管虎奎是原嘉定锡剧团团长,曾担任菊园新区信访办主任。退休后,他又担任“老管工作室”负责人,继续发挥余热为民解忧。
▲管虎奎(一排左一)一家七口常言道,百善孝为先。管虎奎祖上的多位先辈们忠节孝义的感人事迹曾被记录于《嘉定县志》,而如今的老管家也延续了百年家风。老管的大家庭共有38位成员,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与邻居们也亲如一家。年,退休后的管虎奎继续发挥文艺专长,结合社会热点,创作文艺作品,以独脚戏、上海说唱等形式传播社会正能量。菊园新区相关部门以管虎奎名义相继成立了“老管工作室”“党员工作室”,老管热心为民解忧获得了居民们的认可,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管老师”“菊园老娘舅”。年,菊园新区结合嘉定“五抗”斗争这一历史事件,改编大型现代锡剧《六里桥》,管虎奎担任该剧总监并参演。
“我们管家‘乐馀堂’祖训有言:坚强则生存之根,善良则为人之本,和睦则兴旺之源,俭朴则昌盛之基。”老管说,“小家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每个人管好自己的家,社会大家庭才会更和睦。”
通讯员:孙管胤、韩睿、朱敏敏
来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