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百草岭三潭瀑布美泗村石羊古镇长江
TUhjnbcbe - 2025/4/10 22:2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引言—名字由来

南诏、大理时为大姚堡,置褒州,属弄栋府。蒙古宪宗七年(年)立大姚堡千户所。元至元十一年(年)置大姚县,因姓姚者众多得名。又一说:大姚县域内有大姚河,源出镇南县北十八盘山,纳诸水入金沙江,县以河为名。

大姚县今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长江图

长江(金沙江)自西向东沿北部边界流经大姚县。

楚雄第一高峰—百草岭

百草岭位于大姚县城西北部的三台乡,距县城70公里,面积约平方公里,区内高山峡谷,古木巍巍,主峰百草岭海拔米,为楚雄州最高峰,多底河峡谷海拔米,峡谷两岸,山势险峻,莽莽原始森林间分布着古老而又富有生机的彝寨和千姿百态的石崖,如诗如画。

百草岭,神秘莫测。民间传说,因为主峰帽台山好似一顶帽子,登上山顶的人会受到帽子的荫庇,人生、事业就会顺利。许多人总是怀着憧憬和虔诚去登山,一睹百草岭风采;有的把登百草岭作为锻炼意志、自我挑战的一项活动,不骑马专走路;有的一次又一次登百草岭,选择从不同的角度登山,可从桂花乡味尼乍、湾碧大羊窝子等方向登山,一路上碰到的景色各有千秋。

百草岭山脉立体气候显著,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说,当地有的村民已登山数十次,仍然看不够百草岭风光。

三潭瀑布

三潭瀑布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又名双沟瀑布,三潭瀑布为古代大姚八景之一,是闻名遐迩的西南第一高瀑布。

三潭瀑布是一个瀑布群,在不足4公里长的河道内共有33级瀑布,以上游至下游为次序,第一级高19米,一潭水雾迷漫,形态优美;第二级高米,第三级高82米,二潭、三潭终日水球飞舞,薄雾笼罩,丝雨绵绵、洋洋洒洒、瀑声盈耳。

三级瀑布浑然一体,河水沿断面飞流而下,势若千钧,形成3个深潭,"三潭"由此而得名。三潭瀑布总落差为.28米,为西南第一高瀑布。

石羊古镇

石羊古镇位于大姚县城西北部35公里处,是云南省第一批公布的三个历史文化名镇、60个旅游小镇、楚雄州4个重点开发特色旅游小镇之一。在楚雄、大理、攀枝花三座城市之间,在昆明的中程旅游距离之内。

石羊,自西汉凿井采盐以来,就是云南井盐的盛产地,明末清初是石羊制盐的鼎盛时期,随手工作坊年产盐已达九百多万千。南疆数省,边陲邻国,均以能享洁白如雪的白井盐为荣。

商贾云集和历代王朝官吏“直属提举司”的轮换,使石羊成为众生仰慕向往的黄金宝地的同时,也给地处深山僻壤的石羊带来多元文化的冲击。“立学校以振民风,设关律以便行旅,造塔坊以培文风”。

石羊,古称白井,位于楚雄州大姚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历史上,中原文化和彝族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儒家文化、盐文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在此相互激荡,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石羊方圆不越十里,明清时曾设灵源、张公、绿萝、龙泉、龙吟五大书院及多所义学、塾馆,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交融,孕育有了现有石羊特色的石羊文化。

尽管经历了较多的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但仍保留下来了许多悠久的历史遗存,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年8,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三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古村落—美泗村

三百八十年前,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千古奇人”徐霞客就曾经考察过美泗村古村落,亲身感受到大姚“夷村”(彝族村)诚挚待客的淳朴民风。

《徐霞客游记》里记为:“二里半,泗峡口”。当年的泗峡口古骡马盐道从村中间走过,村里还有一口清甜的古井。井边还有一个过街楼,楼下古石板路按秦五尺道而建,宽五尺,楼上住人,想必是当年哨卡哨丁人员而住,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今天的龙街镇美泗村,就是一个古老的村寨,谢家大院(现为起家居住)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淋晒,门窗陈旧,砖石却还结实,院子里青砖铺地,飞檐依存,土墙很厚,“乌衣世第”门头依然,雕门画梁,刻窗飞檐,古风犹在,三层楼高的谢家大院(现为起家居住)有一副对联:“簏水淘金蓝茵种玉,花对易紫左阁流泉”古韵犹存,四面尽是肥美的土地和庄稼。

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座落在大姚县城西郊一公里的宝筏山巅,因该塔基座小而顶部硕大,形如磬椎,故又名“磬椎塔”。

大姚白塔不仅造型奇特,而且年代古老。据文献记载,如建于唐天宝五年(年),为吐蕃僧人所建。白塔塔身由刻有梵汉文字的砖块砌成。汉字砖上刻有“大佛顶”、“八大灵塔咒”、“十方诸佛镇塔咒”、“资益谷塔咒”等汉字。

妙峰山德云寺

妙峰山德云寺位于大姚县城南11公里金碧镇仓街境内,面积约8平方公里。每当夕阳西下,万山皆紫,山头浓翠欲滴,数十里外,见之如在图画中,大姚县古八景之一“妙峰晚翠”即指此景。

妙峰山为滇中佛教圣地之一,区内峰奇水秀,古柏参天,建于明崇祯二年的德云寺,整个建筑群体雄伟,庄严肃穆,精工细致,全部占地25亩。

现存房间间,亭、坊、池阁交错,柱、檐、楹、碑刻相互映衬,绘画、雕塑细腻美观,虽经历三百多年沧桑,仍然保持完好,光彩夺目。

寺内还有明代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妙峰时写下的《七律.宿妙峰山》诗文的碑刻:“织路千山积翠连,穷边欲尽至天边。风留古德云还在,界群诸天日月悬。狮窟吼风随法鼓,龙泉喷玉护金连。代来力里腾慈伐,一榻三生岂偶然。”

非遗文化—彝族梅葛

彝族梅葛是云南彝族的一个主要曲种,流传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姚安、永仁等县的彝族聚居区。梅葛,意为口头说唱的古老故事,是一部古老的长篇说唱史诗,无文字记载,主要靠口耳相传、沿袭演唱而保存下来。

内容是彝族人对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理解以及生产劳动、婚丧嫁娶、风情习俗的记述,它被视为彝族人民的“根谱”,并被誉为彝族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

新中国成立后,梅葛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并逐步为更多人所认识。年10月,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在其报告中说:“中国彝族1万1千行的长诗《梅葛》也是口头流传的关于人类历史及对大自然斗争的史诗。”

民俗文化—火草筒裙

金沙傣少女无意间发现一种植物的叶子背面洁白无暇,撕起来韧性很好,于是她们突发奇想,何不利用这种叶子的纤维来纺织呢!从那时起人们每天都背起背篓上山采集火草,挑灯夜织做出了那时候的火草筒裙,那时候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色彩染上颜色。

然后在边沿利用扎起的麻线镶嵌出一朵朵小花,而这些利用麻线和火草纺织出来的布料,虽然厚实、耐磨,但毕竟容易下坠,于是人们又想起利用羊毛纺织出一种绑扎在腰间的腰带,不但可以起到捆扎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点缀和装饰,整体上也变得更加美观、漂亮。而现在的筒裙被质地柔和、色彩多样的布料所取代。

地方美食—橄榄参

每逢杀年猪,大姚傣族村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多了一道特殊的菜。他们割下上等的猪瘦肉,细细地剁成肉沫,放一些花椒、辣子面,放入葱、姜、蒜、芫荽等佐料,混合倒入盆中,再把橄榄树砍来,削去外皮,刮下橄榄树中层皮舂细,漂洗后放入肉中。

加上适量的盐、醋、酱油、味精、小甄酒拌匀,放十分钟后就可食用,味道香、脆、凉爽可口,这就是傣家人常用来招待贵客特殊的一道菜。

后序

西汉设置蜻蛉县,元代改称大姚县,享有“金马碧鸡故里、彝族文化发祥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境内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做工最精湛的孔子铜像和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唐代白塔,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汇地。

大美云南、大美楚雄、大美大姚欢迎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草岭三潭瀑布美泗村石羊古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