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阿里村淘败走麦田
TUhjnbcbe - 2025/4/10 4:15:00

“流量饥渴”时代,要么出海,要么下沉成为了各大互联网企业的爆破点。

四年前,阿里已经把目光投向农村,三年内要实现“千县万村”的覆盖。然而,现在的故事是,阿里起了个大早,被拼多多“农村包围城市”的计划将了军。一场下沉市场的狂欢在拼多多的创新式玩法中拉开了序幕。

日前,拼多多公布新一季的财报,拼多多2.亿的月活占阿里的65%,与京东的净差额缩小至万。拼多多撬动的是阿里、京东、苏宁觊觎的下沉市场,在电商的铜墙铁壁中,杀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关于农村电商的故事,亦是如此。

败走麦田

“到农村去”,早在年农村计划已经写进阿里的日程。

那一年,阿里在纽约敲响上市钟,在“全球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和农村”三大新战略。年10月,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的“千县万村”计划出炉,阿里村淘走向全国,“网货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剑齐出。

小芦便是此后两年加入村淘大军的。

年,中专毕业十年的小芦回到甘肃老家,这时候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村小二。因而小芦走向了帮助农民把农货放到淘宝的平台上卖。他所在的村淘站开在村委会旁边,为打消乡亲们对新鲜事物的顾虑,他经常自己网购日用品先体验,再向村民推荐。

小芦坦言,虽开销不少,但乡亲们也更相信村淘了。

显然,在阿里的村淘计划中,小芦是一个关键节点,左手连平台解决“销”的问题,右手连农户解决“货”的问题。这就是阿里下沉农村的农淘模式。首先,阿里与县政府率先建设县级服务中心,当地的县小二统一管理物流和订单,招募并培训村小二,由后者向村民普及淘宝。其中的教育市场的工作重任就押在了村小二身上。

在这条链路中,成也村小二,败也村小二。

村小二主要通过代购、代发快递和代售农产品赚取佣金收入。以小芦为例,他的站点每月能完成3万元的营业额,赚取的各类佣金收入有元,虽不及进城务工的月薪,但足以补贴农村家用,而且能陪在孩子身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村淘走着走着就开始变形了——村小二”出淘”,农村电商骗补,假货问题频发等问题频频出现。

尤其农淘加速扩张的节奏下,小二生态受到直接的冲击。

年,农村淘宝已覆盖全国个县,3万余村庄,菜鸟物流也进驻全国29个省份近县。规模扩张之下,村小二的绩效考核持续增压。小芦坦言,年商品佣金和补贴都在减少,他想月入元,营业额至少要翻一倍到6万元,否则每个月收入只有不到元。

绩效增压更滋生乱象。不少地区的村淘每日要求完成10单,村小二只好买5元3双包邮的袜子来填坑。同时,不少农户经常赊账,村小二的赊账开销一年就超过1万元。

更有甚者,在农村市场“兴风作乱”。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电商给予补贴,却让不少披着传销外衣的平台“死灰复燃”,打着免费购物的旗号却是让农户拉人头返利。

农淘的名声“臭了”,这是不少村小二的直观感受。

对村小二来说,他们诉求简单,就是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就业赚钱,而阿里想快速扩张规模,但在绩效考核、售后等环节建设不足,这背离了村小二的初衷。

农村电商从产到销有三大难——物流难,人员难,销售难。

农产品有季节性和时间性,一旦到了售卖时期,需要关键节点的人员包括电商运营者、商家和平台之间做好协同。但是,中国农村的特点是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协同上对人会产生高度的依赖。因而,农村淘宝推进不易。

此外,从产到销,物流的体验显得也至关重要。

农户要体验网购的快捷,物流是重要基础设施,物流无法规模化、网络化,运输质量难言高效。物流需要高成本的投入,甚至还要设计到冷链。其实,农淘站是一个很好的物流集散点。但在管控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否则很难推进。

物流之外,销售也是一道坎。

在年,小芦曾经帮农户经营网店来增收,但现实并非如他所愿。淘宝网看重品牌和口碑,但小芦村里盛产的大豆、杂粮很难塑造品牌,况且物流联络、产品包装和刷单运营这些经营工作,自己一个人做不来。

网上销货让农户致富,很多村小二在走开网店的路径,但淘宝对品牌及运营团队都有一定要求,这显然是村小二+村淘站所拥有的实力。

这并不符合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和季节性,阿里通过普及村淘提升农民消费水平,但在为农户创收致富的路径上走不通,收入水平跟不上需求,村淘很难“持续赚钱”。

可见,村淘有扶贫助农、消费升级这样美好的开端,但农村市场更为复杂,村小二开始逃离,物流配送阻碍重重,而最关键的“农产品进城”更难以打通,农民致富迟迟难以落地。

时间过去四年,显然,阿里到“农村去”的战略有心无力,一个站在战略层面上的“增量市场”计划某种程度上被动失手。

农淘“败走麦田”。

如今,开店3年亏损3万元的小芦离开甘肃重返浙江,他和妻子在那里务工每月能给家里元生活费,但孩子却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看。

小芦只是村淘大军的冰山一角,也是阿里丢失农村阵地的缩影,深耕农村四年之多还是败走于麦田,京东、苏宁皆不能于此地取胜。

然而,看似没有机会的电商行业,拼多多从农村开始,以星火燎原之势,掀起了一股风暴。

农村如何包围城市

年12月初的一个深夜,家住云南漾濞的刘文杰夜不能寐。

在这个号称核桃之乡、年产量万公斤的地方,他的核桃却无故滞销,正为全年收入犯愁的他找到了拼多多商家杨立。很快,刘文杰的核桃在杨立的拼多多店开卖,三天之内订单超过2.7万,刘文杰得以解决核桃滞销的问题,杨立则看到了新的商机。

为了跟上用户需求,杨立与漾濞、宾川、大姚等四个大型合作社达成供货协议,集中采购核桃对外销售,让漾濞这个10万人的小县走进公众视野。

这就是拼多多“农村计划”的一个缩影。

绕开村小二的“死结”,农民直接把农货放到了平台上卖,从产到销无缝对接。拼多多的农村计划杀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在继阿里、京东、苏宁之后,拼多多也重新走上了这条“C2M”,只不过,老路有了新走法。

改造传统农产品链路,拼多多要砍掉小商贩、批发市场、超市等分销途径,砍掉中间附加成本,各村农货被集中至当地供销社,从而直达消费者,拼多多再将销售需求反馈给商家和供销社,按需生产、按需采购。

线下普遍零售链条:生产——物流仓储——分销——终端——消费者

传统电商普遍链条:生产——品牌方——代运营——物流——消费者

拼多多普遍链条:生产——物流——消费者

或是:生产——商家——物流——消费者

当然,从产到销打掉中间环节也是阿里“五新”计划的终极梦想。但为什么收割的是拼多多呢?

不仅在“货”一端突破,更为重要的是拼多多从“销”这一端突破了。

不同于全平台模式的淘宝、京东,拼多多是原生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商,他的模式基础建立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里村淘败走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