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办公室不少同事,都被一个视频戳中了。
视频主角是三个年龄不同的女生。每个人的问题,都有同龄的同事说:
“这也是每天晚上我在想的事啊。”
23岁的Coco,职场新人,没自信,每天觉得像个傀儡被拖着走,没时间充电也没时间社交;
她大学是会计专业,硬是转行到广告。可开始上班以后,每天都备受打击:
别人1小时就能完成的文案,她花上整整3天还不一定通过。
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却在接受另一种内心折磨:
——我是不是真的不自量力啊?
26岁的大姚,天天想辞职但不敢,每天晚上睡不着。
她一直想做游戏策划。工作4年,从普通销售做到了销售总监,可还是想转行试试。可一往深想,又真的很害怕:
——把积累了4年的资本全部清零,我真的能做到吗?
快30岁的心然,总在被催婚,一接到妈妈
因为知道一聊电话就要说结婚,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吵架。
心然在一座东北小城长大,发小都已经结婚了,她明白妈妈的压力有多大。而且时间久了,她自己也会想:
——30岁还不结婚,接下来的日子会很惨吗?
这三位女孩的难,除了同事,我也经常在后台听你们向我提起。
这种反反复复的自我怀疑,想关也关不掉;这种害怕和不确定,总是时不时会冒出来。
生活的路越往后越摇摇晃晃,困惑好像也不不会因为年纪增长而自行消散。
所以,要怎么办?
二
先说说视频里提到的23岁焦虑。
我原本一直以为,想到就干,对年轻人好像不成问题。
但和95后的同事接触多了,才意识到他们的日子一点也不轻松,迷茫的同龄人一抓一大把:
有些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出了校园又觉得自己一无所长,只能硬着头皮找对口的工作;
找工作的时候在意钱,很早就开始有财务焦虑,很怕自己会穷到30岁;
即便鼓足勇气转了行,也会因为总在遭遇优秀同事的暴击,每天自我怀疑;
不过前几天我看到了读者豆豆的留言,她说:
豆豆大学是学电子商务的,大一大二就开始去大型电商实习。
但是到了大三就不乐意去了:
“太枯燥了,难道我一辈子就要写我一点也不相信的文案?”
于是拒绝掉了实习机会,去学CAD画图。
她从小就想做家装设计师:虽然零基础,但还是想试一试。
课程上完了,她知道自己底子薄,就去各个公司实习,不要工资:能让她积累经验,学到东西就行。
一年过去了,她现在和上一家公司的设计总监合开了一家工作室:她承担了更多的客户沟通工作,边做边学。
豆豆说自己的草图到现在还是画很渣,和有经验的师傅交流,总能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扎实…这些都是绵密的日常不安全感来源。
但她说,她很喜欢日剧《校对女骇河野悦子》里那句台词:
梦想那么多,一下子全部实现,哪有那么好的事。
所以,要全力追寻你还没实现的理想。
三
再说说从零开始。
这件事,的确一点也不浪漫。
尤其是当你失去一切,输无可输,终于决定孤注一掷要为自己拼一把的时候:
你会发现前面的路比你想的还要难。
读者虫二刚刚经历了这一切。
半年前,虫二和男友回老家通知婚讯。结果准婆婆当着家里人的面,用当地方言对她指指点点:
29岁了还没结婚,之前又处过对象,不就是双破鞋?
就这样,虫二离开了小她4岁的未婚夫,辞掉了毫无兴趣的化妆品销售工作,咬着牙一个人从西南到了东部一座省会城市。
陌生的城市,前两家公司都是做了一个月就黄了:第一家因为经验不足被辞退,第二家是曝光出安全问题,直接关门了。
第3个月,她在非闹市区看到一间特别简陋的街舞工作室,生意却特别好。
当时她就想,“为什么我不能开?”
虫二13岁就喜欢上街舞。
在她的十八线小城老家,街舞完全是不入流的东西。但在电视上第一眼看到,虫二就心动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更大的世界啊!
16年后,29岁的虫二失去了一切,她觉得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一把了:她想开自己的舞蹈工作室。
但舞蹈室怎么是一个普通小镇女青年想开就能开的?
家里没法给她任何经济支持,在陌生城市毫无人脉,“就连我最熟悉的视频制作,也做不到最牛逼。”
资金不够,只能一个人装修:在淘宝上精打细算,买简易贴纸和简易前台柜,木板寄来以后自己哐哐敲装起来。
自己设计、印了份宣传单,雇人发传单一天要80,太贵了,也全靠自己。
一个月前,虫二的舞蹈工作室终于开张了。但根本不是什么盛大开业:她现在只有两位学员。因为都是学生,虫二还给她们打了折。
可虫二自己开心极了,“每天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在蹦迪。”
她说虽然离赚钱还很远,但每天都会有人咨询,来试课:
给我90分钟的机会,我就能打动他们。
就是那种所有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
虫二说现在自己的目标特别清晰:第1年是活下来,别亏到还不起;第2年,学生能突破人,能赚到一点小钱;第3年,能有一个10人团队,自己不用再每天教课了。
女孩单枪匹马为自己辟出一条路,真的很难。
但再难也别停。
一旦停下来,就会胡思乱想,让本来不是包袱的东西也成了包袱。
动起来是摆脱焦虑的唯一办法。
否则只能让自己深陷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消沉的怪圈里无法自拔。
四
况且,有时得在动手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多厉害。
前几天听读者沛璇说,明天她就要给全校的班主任上第一节心理辅导课了。
十年前她从一个三本英语系毕业,做过售楼小姐、公司前台和银行柜员,当时根本想象不到自己会有现在的生活。
我在后台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
不去多想,直接去做,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
你会为自己推开一扇又一扇欲望大门,遇见一个又一个更厉害的自己。
越动手越来劲,你都没法相信自己的战斗力可以这么强。
五
关于成长的痛苦,有位读者说过这样一段描述:
我觉得长大最痛的领悟,就是意识到人生的旅途是不会自动为你铺平的;
我不会顺顺利利完成旅程,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所有的幸福必须靠我自己挣来,它根本不会主动来敲我的门;
暗暗向往一种生活,和真正过上一种生活,又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只有一次生活的机会,一路上充满了各种艰难的决定和严肃的挑战,我们既被它折磨又舍不得放弃。
——真不知道这种颠簸有没有尽头。
我当时没想好怎么回复她,但听虫二说了她的故事,我觉得这个细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当时虫二为了借到3万块钱,连夜坐火车到上海,结果被人放了鸽子。
当时在虹桥天地真的很想哭。
“但我居然没有哭出来。脑子里想的都是,一定会有办法的。”
——如果你不曾为自己拼过,你根本不会体会到这种力量。
一帆风顺的人永远是少数。
但当不好命的姑娘开始动手,事情就会开始发生变化。
没有那么多女孩天生好命。
但你永远可以暗中为自己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