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中国科大与剑桥大学举办双边联合研讨会
中广合肥8月8日消息(刘* 通讯员杨保国)中国科技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日前举行双边学术研讨会,围绕“东西方的人与自然”这一主题,来自中国科大、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的11名国内专家,与英国剑桥大学和李约瑟研究所的7名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石云里教授介绍说,这次研讨会属于中科院与剑桥大学对话项目,目的是让中英双方的科学家、科技史家、思想史家、文化学家和考古学家汇聚一堂,以学科交叉的眼光,站在跨文化的高度回顾历史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重审中西方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处理,“就这一话题开启中西方学者之间新的对话,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平衡发展、建设和谐的人类未来寻找新的灵感和启示。”
会议由中英双方各出五个专题报告,并相互指定评论人对报告进行评论,然后再展开充分的自由讨论。英方的论题有新柏拉图主义自然观对欧洲科学革命的影响、阿拉伯文化中的人与自然、中世纪欧洲炼金术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早期生态史的编史学问题、康熙皇帝对自然的研究;中方的论题包括中国稻作农业起源、中国早期天文学与对天的崇拜、天坛建筑景观中天人观的演变、中国金属时代中技术同信仰与宗教的关系、自然灾害与皇朝覆灭的关系。
双方学者既有激烈的观点交锋,又达成了不少共识。大家认为,尽管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史建立在人与自然相分离、主观与客观相对立这一潜在假定的基础之上,但西方思想史上并不缺乏“新柏拉图主义”那样主张人与自然合一的有机自然观。而中国古代虽然存在大量与“天人合一”、“天人相谐”相关的文献,但这些文献的意义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哲学、伦理学甚至*治学的话语层面上,而缺乏真正应对环境恶化的制度性保障与可行性措施。
双方学者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贯穿学术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话题上,当今中西方学界对彼此还有很多误读和大量分歧,因此象这样的学术对话显得得十分必要。
作者:刘* 杨保国 中国广播 2011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