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姚县紧扣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培植产业让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坚持精准分类开展产业帮扶,针对分散安置且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搬迁对象,持续抓好“牛羊、百合、魔芋、核桃、花椒、芒果”六大特色产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扶持有条件的搬迁户发展“五小”产业实现增收。针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缺少资金、技能的搬迁对象,提供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和开展技术培训,实现创业增收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如三台乡集镇安置点李金强建立了胡峰养殖基地,并带动8个村的群众共同发展胡蜂产业。针对老弱病残等无劳动能力的搬迁对象,采取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通过股份联结实现收益。全县户搬迁户均通过光伏扶贫、入社分红等实现了“资产收益”全覆盖,发放红利分配.万元,各安置区形成了“多条腿走路”、“多渠道支撑”的产业发格局。
稳定就业让搬迁群众增收有保障。通过精准抓培训,分类有序输出等措施,千方百计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工作,目前有名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充分发挥大姚驻上海劳务工作站联络基地职能,与5省20多个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智公司上海等余家企业搭建劳务交流与合作关系,对接用工岗位,实现省外稳定就业人;积极和昆明、楚雄等省内的企业联系,省内县外稳定就业人;依托县域企业、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县内就业人。建成扶贫车间11个,工业园区2个,带动就业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同时,通过县电视台、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