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埃尔南戈麦斯休假期拍了一部NBA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位球探挖掘到海外天才,带领他进入NBA的故事。剧情较为俗套,是典型的草根逆袭励志电影,为戏剧张力夸张了一部分篮球比赛内容。不管是对影迷,还是对篮球迷,这部电影都没有太多惊喜,看点是各种球星彩蛋,比如,你会重新认识华子的嘴炮功力。让我满意的部分是,这部电影反映的球队某些高层的傲慢与偏见。故事中,胡安饰演的角色经历虽然有艺术夸张成分,但也的确是对NBA边缘人物命运的写照,一个底层球员能否留在NBA,有时候就取决于一两机会能否抓住,以及,大人物的一念之差。
现实从来不缺少励志故事。渡边雄太不是建筑工人,也没送过外卖,但这是他在NBA的第五年。对没有保障的落选秀来说,能连续在NBA待五年绝非易事,NBA球员的平均生涯还不到五年。更不容易的是,渡边雄太是以跑龙套的定位混到现在,在灰熊拿双向跑龙套入行,在猛龙稍有起色,但定位依旧。篮网给他的非保障合同,本来也不会超过跑龙套的期待。
为什么我说渡边的角色是跑龙套的呢?
这不只在说他的比赛时间少,戏份少,更加强调的是,他这个类型的球员实在太多。本赛季至今,渡边以55.6%的命中率投进了20记三分,似乎把投篮技能包正式纳入了武器库。但在此之前,渡边的定位难称射手,当然也没有持球戏份,他更像是提供比赛热情与活力的侧翼跑跳男。这种球员,一抓一把,他们是潜在的3D苗子,但很少能在攻防两端成长完全,通常会作为彩票被领来刮刮,大多以谢谢惠顾收场,之后淡出NBA舞台。
渡边之前打出来的亚洲面孔,不是这个风格。迄今为止,真正在NBA长期站住脚跟的黄种人球星,只有大姚和林书豪,两人都是主攻手定位。他们身后是易建联,阿联在NBA打了多分钟,回合占有率19.4%,他的选秀顺位决定了不会太缺出手机会。
黄种人球星能登录NBA的,都是万中无一的天赋底子。这种球员在他们的成长环境里,当然会被当做核心球员培养,这是他们熟悉的比赛方式,也是他们更可能打出来的定位,因为这是“技术活”。反倒是走纯蓝领路线更难混出来,道理也很简单,顶级身体天赋的亚洲球员,跟NBA边缘的黑人球员比跑跳,比臂展,能有什么优势?一个仰仗原始天赋的“黑粗硬”,他要在NBA混一口蓝领饭并不难,球队也愿意相信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潜力,但他们很难想象一张亚洲面孔在这个舞台上飞奔快攻、冲击篮板、追身大帽的画面。
而这就是渡边雄太在做的事情。
渡边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是作为纳斯疯狂防反篮球试验群像的一员。不知该说渡边的风格适配猛龙,还是猛龙深度刻画了渡边,至少在那个一直奔跑的“面条人”大队里,他的存在并无违和。极端、极限、孤注一掷,对抢夺球权溢出的渴望,不计代价地撕咬,不惜体能地冲刺。渡边跟这支猛龙一起,在每个夜晚热血沸腾,纳斯别具一格的防反理念,也提供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比赛观赏性,但你很难说这是“正常”的球队。过渡期的猛龙既没有坚挺的内线支柱,也没有可靠的阵地战解法,要赢球就只有拼命这一条出路。纳斯鼓舞每个球员“前进,前进,不惜代价的前进”,而每个试图赢得教练信任的猛龙球员,也都拿出了“这就是我最高光时刻”的比赛态度。
对渡边来说,身处这种“燃烧篮球”的环境,其实是个机会,毕竟没人比日本球员更能顺畅地代入樱木花道。可樱木的打法是把自己当做了耗材,而对猛龙来说,渡边也是这样的角色。猛龙给了渡边正式合同,让他一个赛季出战了分钟,这比灰熊时期扮演“士兵乙”更进了一步。但猛龙从不缺能量型角色,他们会源源不断地引入并换代足尺寸的长人侧翼,你可以当最拼的那个,拼不拼得过,却得靠硬件说话。
这是最尴尬的地方。渡边穿鞋身高2.06米,臂展2.07米,静态尺寸放在亚洲球员里足够优秀,放在NBA却相当于格里芬的比例。渡边的跑跳力不错,但不能跟NBA真正优秀的活力型球员相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势利眼的联盟里,渡边的防守会因为刻板印象而无法得到广泛认同。教练并不拿他领防对手的持球手,利拉德在比赛关键时刻也要抓他出来点名。其实渡边跟得住利拉德的技术动作,并不比这个尺寸的一般球员差。
正如前文所言,有时候,一点偏见就会左右边缘人的命运,如果联盟普遍不认为渡边是个能防守的球员,作为蓝领,跑龙套的,耗材工具人,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又何在?
幸运的是,在这个联盟里,并不是每个发声筒都会无视渡边的优势。渡边得到评论圈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