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召开0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议8月4日,大姚县0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议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加紧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确保全面完成0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任务。县人民*府副县长苗少华出席会议,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县自来水厂、云南广厦规划设计院、金碧镇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目前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下一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做了安排。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民心工程,通过改造能有效改善老旧小区居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会议要求,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理清工作思路,严格按照改造程序推进;明确工作职责,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协同配合,形成高效工作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实;强化*建引领,推进小区“六个一”建设标准;确保按质按量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助力我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科技扶贫措施助推大姚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落实农业产业扶贫科技措施,扎实开展农业技术扶贫和技术帮扶工作,为贫困村、贫困户农业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建立农业科技人员联系贫困户、贫困村制度。调整优化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力量,结对联系77个贫困村及其贫困户,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工作,做到村村有科技人员驻守,户户有科技人员指导。同时调整充实全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片联系贫困村,定期开展扶贫督查和指导。二是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积极开展种植、养殖技术上门培训和技术服务。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特点和贫困户的需求,组建了8个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分别是:水稻产业、玉米产业、百合产业、蚕桑产业、肉牛产业、生猪产业、黑山羊产业和农机产业,每个技术专家组由3至4名技术专家组成,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需求,上门开展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及服务工作。今年上半年,10名农业科技人员累计进村61次,走访服务贫困户次,开展技术培训57次,培训人次,发放资料份。(县科协县农业农村局)大姚县多措并举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面对当前产业结构升级、人才需求转型、劳资争议增多、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任务,我县着力以维护劳动关系主体合法权益为核心,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多措并举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全力构筑社会和谐稳定“减压阀”。一是全面落实利企惠民*策促发展;二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三是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四是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五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六是完善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罗红全)
大姚县经济社会发展逆行上扬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复杂形势,大姚县沉着应对挑战,主动把握机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姚县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先后17次召开县委常委会、5次疫情防控调度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挺在一线,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服从大局、安守家园,同疫情进行了顽强斗争。全县3名输入性确诊病例月日治愈出院,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在稳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大姚县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万元,谋划重点项目79个,总投资86.43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万元,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3.75亿元、抗疫特别国债.95亿元。组织集中开工项目两批61个,总投资57.36亿。“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楚姚高速大姚段通车在即。5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全面启动实施。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专用额度1.34亿元,兑现企业稳增长奖励资金万元,做到了疫情防控不放松,经济发展稳推进。上半年,大姚县坚持减贫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两手发力,扎实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和“三查一确保”专项行动,打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9大总攻战。全县4户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攻坚普查进展顺利,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态势已定、胜券在握。认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绿水青山成为大姚发展的“底色”。高位推进南永线、元祥线两条“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省级评审,已经进入国家遴选程序。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顺利通过公示。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上半年,大姚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亿元,增长.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元,分别增长3.4%、6.4%。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38亿元,增长1%。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网上销售额达万元,增长5.7%,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取得可喜成绩。(张从华)
大姚县肉牛冻精改良工作上新台阶
大姚县通过抓实肉牛冻精品种改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确保养牛户的增收,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该县现有肉牛冻改站点13个、肉牛冻精改良技术人员13人,改良面覆盖全县10个乡镇。年始,成立了大姚云牧肉牛品种改良专业合作社负责做好全县肉牛冻精改良所需的液氮、细管冻精及器械的调供、保管、发放服务工作并解答相关技术问题,建立物资出入库明细账,做到日清月结。全县所有肉牛冻改站点都设有操作化验室和显微镜,配备贮存和运输用液氮罐,全县目前共有30升大液氮罐3个、下村用3升小液氮罐0个。近年来,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该县加大肉牛冻精改良网点建设,增加肉牛冻精改良器械设备,加强肉牛冻精改良技术人员及业务培训,做好肉牛培育的饲养管理宣传与试验示范工作,全县肉牛冻精改良胎数逐年上升,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牛犊培育均有所提高,发挥出了较好的育肥效果,养牛户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从年到今年6月,冻改累计达胎,其中,*牛胎、奶牛胎、云岭牛胎、水牛胎。平均受胎率*牛86.5%、水牛70.9%。今年1至6月,全县完成冻改胎,其中,*牛胎、受胎率83.7%、产犊数头,水牛胎、受胎率85%、产犊数4头,肉牛冻精改良工作在全州排名前列。(白建*)
大姚县桂花镇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
志愿者在敬老院为老人剪指甲。
“70多年了,从来没有人给我剪过指甲。他们真的是太好了,真的太感谢他们了。”近日,居住大姚县桂花镇中心敬老院的特困老人杨发林说。连日来,桂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在镇中心敬老院开展了以“扶贫助困·关爱失能老人”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此次,该镇共4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此项活动。志愿者们来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屋子环境卫生、整理床铺、清洗衣物,给老人洗头理发、刮胡子、剪指甲。经过志愿者们耐心细致的收拾打理,不一会儿,老人们居住的屋子就焕然一新,老人们也个个精神十足。随后,志愿者拉着老人们的手和他们“摆龙门阵”,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倾听老人讲述年轻时的故事,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据悉,桂花镇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目前,有志愿者54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统一了标牌、构建了机构、组建了队伍、制定了服务内容(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还制定了特色志愿服务计划),同时,该镇通过“月查季督”的方式对各村(社区)的相关活动和资料完善情况进行检查并计入年终考核结果,对在开展相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对好的建议认真研究。通过考核、整改和优化工作内容的方式让其更接地气,更好的服务群众。00年来,该镇的10支新时代志愿服务队已开展科技科普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6次、其他志愿服务18余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60余人次,服务群众余人次。(李恒梅杨胡萍摄影报道)
大姚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图为大姚县富林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员工在搬运外销产品。大姚县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在疫情防控条件下逆势上扬。(张从华摄影报道)
大姚龙街镇——又到水果采摘季
近段时间以来,大姚元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特色品种梨“翠冠”在经过精心培育后正式上市。细嫩松脆的果肉、甘甜滑润的汁液让人回味无穷,深受市场欢迎。元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大姚县龙街镇鼠街村委会洪荒地,距离县城41公里。公司主要经营经济林果、蔬菜、中草药及农副产品。同时,种植有云南红梨、枇杷、南方冬枣、早熟油桃、车厘子等水果。“基地水果一年四季都会有,冬桃、草莓、琵琶、红梨、冬枣等,前来采摘的游客也很多。”基地负责人肖友的妻子彭家美告诉笔者。自从采摘季开启以来,肖友的电话就成了热线,有要求上门采摘的、有要求送货上门的,还有要求供货的,一拨拨游客和一张张订单让他忙得不可开交。而在另一端,枝肥果硕的南方冬枣即将成熟,压弯了树枝的枣儿们已做好准备,精神抖擞地等待着广大游客前来采摘。
大姚县——提升中彝医药服务能力
医院自年6月与金碧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以来,全面提升中彝医药服务能力,让群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不断提高。该院集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10平方米,内设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肛肠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等五个以上中彝医一级科室,医院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技术先进。加强中彝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医院共有中医类别医师4人,占医师总数的31%;现有中药饮片36种,配备中彝医诊疗设备4种,能开展普通针刺、推拿按摩、中药熏蒸、颈腰椎牵引等4种中彝医适宜技术。辖区15个村卫生室均建立了中彝医药服务室并能开展中彝医药服务,能开展中彝医服务的乡村医生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44%;卫生室平均拥有中药饮片种,平均配备中彝医诊疗设备6种,平均开展中彝医适宜技术6种。年医院中医门诊处方占全院处方总数的71%,其中中药饮片处方占0.6%,中医非药物治疗处方占3.8%;卫生室中医门诊处方占处方总数的73.6%,其中,中药饮片处方占1.4%、中医非药物治疗处方占15.%。(叶建芸)
▍信息来源:大姚网综合大姚县人民*府网站、云南楚雄网、云南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姚同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