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楚雄州大姚县一株红花树产业发展样板 [复制链接]

1#

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造血机”。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三岔河镇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地理、水土资源等优势,在镇村党组织的引领下,大力发展滇红花产业,形成了“镇有特色产业、村有示范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良好局面。

群众增收成难题

“守着肥田沃土,过着清贫日子。”这是大姚县三岔河镇一大部分群众曾经的真实写照。从前,这里的村民们主要种植烤烟、玉米、小麦、蚕豆等传统农作物,一年下来,劳力付出不少,收入却不见增加。后来村民们又种植了核桃、花椒、板栗等林果,享受了几年林果产品带来的“红利”,而今林果产品价格下滑,盛况已然不复从前。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成了三岔河镇面临的最大难题。

组织引领定思路

发展环境、增收难题摆在眼前,该镇认真对县内各类产业进行分析研判,决定“走出去”寻找适合三岔河发展的产业。年,镇党委组织镇村干部到大理州祥云县米甸等地考察产业发展,发现滇红花种植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种植、管理方式简单,且对地块要求不高,坡地、耕地均能成活,采收后经过晾晒干燥便可出售,还不耽误大春生产。在深入了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该镇党委最终确定发展滇红花种植。有了思路,发动群众是关键。镇党委、村“两委”通过反复召开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讲效益、谈收入进行宣传,但收效甚微。“种植滇红花收入有保障吗?”“种植出来的滇红花会有人收购吗?”“种植滇红花我们不懂技术怎么办?”面对镇、村推广的滇红花产业,群众抛出了一连串问题。

干部先行带发展

不破不立,既然群众种植顾虑大、意愿低,就让村“两委”成员做“领头羊”,带头种植。年,该镇党委选定荞苴村委会作为试点,发动村“两委”成员小规模零星种植30多亩,为滇红花产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头年10月中下旬播下的种子,第二年4、5月就开花,荞苴村委会副主任王赵鑫等几家人种植的滇红花实现了“开门红”,第一次试种采收,亩均收入达到多元,经济收益远远高于传统的蚕豆、小麦、油菜等小春农作物。滇红花好种植、易管理,开花后,轻轻巧巧就可以采摘回家,晾干后还有专门的商贩上门收购。村内的群众看得眼热,部分群众陆续跟着种植,掀起了一股“红花热潮”。

优化服务打基础

群众的种植热情高涨了,为确保群众收益,稳固好滇红花这一新兴产业,该镇党委紧紧围绕“培优做强产业,稳固促农增收”的目标,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党支部+产业”模式,助推全村红花产业科学稳步发展。积极培养技术人才,通过“镇带村、村带农户”的方式,召集各村社区具有代表性的种植人员3-5人,由镇技术人员开展滇红花种植、管理、采摘、晾晒等技术培训,实践过后,又由各村种植技术好的人员到群众中传授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全镇滇红花种植水平。全力打造荞苴村红花产业示范点,对连片种植的亩滇红花,实现播种、施肥、喷药、采收等环节的全过程田间技术指导,为该镇滇红花种植管理技术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提供了方向,树立了高品质红花种植采收标杆。在该镇党委的全过程指导服务下,广大党员和群众对红花种植的认识从“不想试、不敢试、不愿试”到“我想发展、我要发展、能发展好”转变,为滇红花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壮大产业促振兴

自年滇红花一炮而红以来,该镇从最初的四、五户村干部种植三、五十亩发展至如今9个村社区多户农户种植余亩,实现产值余万元,成为该镇的特色新兴产业,滇红花也成了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花”。年,仅荞苴村多户农户就种植滇红花亩,产值达余万元,人均红花收入达0元以上,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主打产业。滇红花良好的经济收益,减少了小春土地撂荒情况,也提高了土地复种率。

该镇红花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一枝独秀到遍地花开的大转变。一株“红花”,树立了新的产业发展样板,为该镇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位推进产业谋划布局,实现产业兴旺提振了信心,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徐志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